原晉江縣政協副主席、曾任沿海區委交通員的離休干部洪肇服,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今年已97歲高齡,是晉江近一個世紀變遷的親歷者。近日,記者與這位飽經滄桑的老黨員面對面,聆聽他的講述,從他的故事中回首昨日的晉江,感受老一代共產黨員的愛國情懷。
堅定革命信念投身武裝斗爭
1949年前,晉江尚未解放。洪肇服所在的埔頂寮當時是英林鎮一個偏僻小村莊,因而成為沿海區委一個重要的隱蔽交通站,聯絡地下黨員的一個樞紐。1942年,洪肇服加入地下黨工作,從一名通訊員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當時在這小范圍里只有一個交通站,我作為通訊員,科任、港塔、塔頭的信件來往,統一都在交通站轉送。”
1944年,洪肇服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內心堅定確立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解放全中國,讓老百姓翻身做主人。“參加共產黨,就是為了大多數的窮苦人民能得到解放。我們深知,實現社會主義哪有那么容易,要不斷地斗爭、時刻準備著,準備付出代價,必要時連個人生命都要犧牲,這些信仰、信念時刻在我腦子里縈繞。”
新中國成立前,晉江沿海地區常發生戰爭,“港塔事件”“科任事件”“五一事件”接連發生。那段和戰友一起并肩奮斗的歲月,洪肇服至今仍記憶猶新。
1947年,中共閩中地委在埔頂寮召開會議,傳達貫徹閩浙贛邊地區“8·28”指示精神(又稱“埔頂寮會議”),總結開展武裝斗爭、建立隱蔽根據地、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經驗,這個會議也成為解放晉江的關鍵節點。
“這個會議很重要,連續開了2個月,成為晉江地區解放的大轉折。”時任中共埔頂寮支部書記、運伙區委委員、李剛區委書記的洪肇服回憶,1947年時,國民黨還有一定的勢力,但經“埔頂寮會議”后部署武裝,共產黨就消滅了國民黨的基層組織、摧毀其基層勢力。隨后,國民黨還派遣了大批軍隊進來,于是1948年、1949年間中共帶領群眾一起開展反侵略戰爭。
經過艱苦的斗爭,1949年戰爭告捷。天亮了,解放了,晉江人民終于翻身當家做主人了。
帶頭建設紀念館傳承革命精神
伴隨著解放,洪肇服的黨員生涯也獲得了新生,并成為第一任晉江縣金井區區長。
“當了金井的區長后,任務非常繁重。除了發動群眾繼續支持解放軍解放廈門和金門外,還要推動戰后建設工作,我們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建設了金井到東石的金東公路,這也是一條重要的戰備公路。”
新中國成立后,洪肇服滿懷熱血、全身心地投入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奮斗的足跡遍布晉江、三明、福州等地,為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殫精竭慮,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離休后,洪肇服仍然心系老區建設,力所能及地推動革命精神的傳承。1995年,洪肇服擔任晉江市老區建設促進會首任會長,以75歲的高齡,帶頭籌集經費,建立組織網絡、大力宣傳老區,走遍老區基點村調查研究,著書立說講述老區革命斗爭史,助力老區各項基礎設施和經濟建設發展……
洪肇服還帶頭推動沿海區革命紀念館的建設。他說,先烈先輩的英勇奮戰帶來了解放,改革開放讓鄉親們的日子節節高升,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喝水不忘開井人,紀念館的落成,將那段艱苦歲月真實完整地呈現給后人。“在戰爭硝煙遠離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時刻不忘那些革命歲月,”洪肇服感慨道,“為了紀念先烈先輩,我們創造了紀念館,教育鄉民們銘記歷史,讓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把革命的優良傳統一直發展下去。”(記者 陳維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