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講述了一個故事:劉教授的兒子帥帥在學校組織遠足的過程中,幫兩位疲憊的女同學背包,并獲得了10元酬勞。次日,得知此事的老師批評了帥帥,并讓帥帥退回了5元。“助人不酬的傳統美德”和市場經濟的“力幣交換”的公平文化,該倡導哪個?難倒了作為家長的劉教授,也引發了網友的激烈討論。
老師批評因心疼,退不退錢也迷惑
“吾兒帥帥,年方九歲,在學校組織遠足中兩位女生過于疲累以5元酬勞誘其幫助拿包……”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
據劉紀鵬教授描述,帥帥當時認為兩人給5元太少,需每人5元。討價還價后,以10元背兩包,約走4公里成交。當晚,帥帥在電話中興沖沖告訴爸爸“我今天掙錢了”,并問“我做得對嗎”?
被提倡“助人不酬的傳統美德”,還是鼓勵市場經濟“力幣交換”的公平文化難倒的劉教授,當時回避了孩子問題,準備想清楚再答。未料,第二日,兒子回家說在班里被老師批評了,錢也退回了5元。帥帥媽媽與老師溝通后,得到的回答是“批評帥帥,是因為他一人背三個包走那么遠,心疼他,今后不能這樣”。為何退5元,老師也因該不該要錢而困惑,進退兩難下做出退一半的決策。
網友稱退一半是“行政定價”要反對
幫同學該不該收錢?這個讓劉教授和老師都兩難的問題,被拋上微博后,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在騰訊微博關于此事的調查中,選擇“助人為快樂之本,不應該收報酬”的網友與認為“按勞所得,應該收”的網友,基本持平,兩種觀點各有道理。認為“不應收錢”的網友覺得,孩子付錢讓人背包就是不好的行為,如果不全退,孩子的經濟思想甚至價值觀都會受到影響……不能讓孩子從小什么都談錢。覺得“應該收”的網友則認為,女孩有能力用錢減輕自身負擔,帥帥則用自己的勞動獲取酬勞,這既是幫助了應該幫助的同學,同時又體現了力幣交換的公平原則。只要小朋友不是乘人之危硬要,則不為過。
網友“鈕文新”建議,父母可以把兩難的心境直接告訴孩子,讓孩子自己分辨對錯更有意義。他認為退錢的舉動不妥,要么全退,要么不退。“全退樹立的是助人為樂的精神,不退是市場經濟的公平原則,也可以支持;但退5元,則是行政定價,強權定價,一定要反對!”
網友“胡琦迦”說,力幣交換=公平交換!這是最樸素的勞動價值觀!而我們的善惡觀與這樣的價值觀碰撞在一起時,可以引發很多的社會學話題和哲學思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