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是長輩對小輩們的一份祝福。如今,“壓歲錢”已經被賦予了更多意義。除了傳統的紅包,金鈔金條、外幣、保單、理財存單……“另類壓歲錢”好看時尚充滿寓意受到很多老人的青睞。在許多人看來,給壓歲錢多少,代表著關系的親近與疏遠,變成了衡量的尺子。水漲船高的壓歲錢變成了一些人的“負擔”,也給孩子們帶來了一些“成長中的煩惱”。關于“壓歲錢”,你認為給多少合適?如何讓壓歲錢變得更有意義?歡迎網友們參與討論。
網友觀點
網友@搖尾巴的魚mmy2:“壓歲”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現象之一,“壓歲”乃至“壓歲錢”沒錯。但鉆到錢眼兒里,將“壓歲”當成借機斂財的工具,甚至以“壓歲錢”作為親疏遠近的尺子,那就大錯特錯了——若不離這樣的人、這樣的情遠著點,遲早會被這種扭曲、變味的“壓歲”壓“碎”的......
網友@白楊:從有記憶開始,每逢新年總會收到長輩的壓歲錢,開始是一兩塊,后來是十塊二十,再后來五十一百,工作后開始給下一輩壓歲錢了,開始一百兩百,后來三百五百壓歲錢是年俗,還是需要保留的!個人感覺給壓歲錢還是需要量力而行!
網友@活力的試試啊:壓歲錢就是一年年傳下來的,有就多給,沒有可以少給,就是一個祝福,一個期盼。
網友@紅紅火火的活:孩子沒錢,長大可以自己去掙;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了愛和情感的陽光照耀、長成“畸形”人生的話,無論如何都是金錢、保單難以彌補的!
網友@林雨涵007:壓歲錢代表長輩對孩子們的祝福,不在于錢有多少,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使用壓歲錢,讓壓歲錢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