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壓祟”吉祥如意
何謂壓歲錢?比較認同的來歷是這樣的,有一個叫祟的妖怪,每年的大年三十就出來害小孩子,人們以銅錢把它嚇跑了。因為“歲”與“祟”諧音,所以稱為“壓歲錢”,寓意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由此可知,“壓歲錢”就是個吉利錢,是一份祝福。
可見壓歲錢是一種寓意一份祝福,而并不是一種財富,如今它完全變成另外一種含義,你給100,我給200,甚至有幾千幾萬塊錢的壓歲錢,水漲船高的壓歲錢變成了一些人的“負擔”,變成人們對財富的追求,也給孩子們帶來了諸多“成長中的煩惱”,破壞了歡樂氣氛,破壞了年味兒。
回歸“初心” 壓歲錢才更有意義
與孩子們盼望壓歲錢相近,有些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娘們對壓歲錢更是重視。給什么,給多少,都會花一番心思。普通的紅包,在他們看來已缺乏了新意,金飾、金鈔金條、小面額外幣、兒童保單、理財存單等“另類壓歲錢”受到很多老人的青睞。老人們的良苦用心誰都能理解,然而是否恰當確值得思考,小小年紀穿金戴銀是否有利于他們成長,又是否符合學校的規范。賀歲金條金幣金鈔等對于孩子們來說難以保管,孩子們還有可能拿這些壓歲錢炫耀,助長攀比風氣。
讓壓歲錢簡單點,回歸“初心”,并不是不關愛孩子,正如網友所說,壓歲錢,壓“金”、壓“錢”、壓“保單”,壓啥也不如“心思”、壓“愛”、壓“情”!孩子沒錢,長大可以自己去掙;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了愛和情感的陽光照耀、尤其是教育陽光缺失,長成“畸形”人生的話,無論如何都是金錢、保單難以彌補的!由此看來,選擇更有意義的方式為孩子“壓歲”,讓孩子從中懂得感恩回報,重視親情,用自己的財富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這才能讓“壓歲錢”發揮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