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數(shù)百名親友和自發(fā)趕來的市民前往江夏殯儀館,送別金良珠最后一程。從業(yè)15年,全情投入新聞事業(yè),身患癌癥仍堅守在抗洪一線,多年來,他采訪的每位困難群眾他都全心相幫。11月14日,這位名叫金良珠的江夏區(qū)電視記者獲評我市第四季度“時代楷模——武漢精神踐行者”稱號。然而就在11月30日,年僅37歲的他卻因患肝癌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新聞事業(yè)。
金良珠22歲從長沙航空維修技術學校畢業(yè),進入江夏電視臺做起了電視新聞采編工作。3年前的一次體檢中,他被確診為肝癌中晚期。今年7月,通過眾籌湊齊了60萬元的肝移植費用,8月1日進行了肝移植手術,然而不久后,癌細胞再次吞噬了這個堅強的生命。
前日,金良珠曾經(jīng)的搭檔、制片人趙惠勛為失去了一位好伙伴深感惋惜痛心。他回憶起金良珠的一件件往事。
2005年,金良珠在江夏一個村鎮(zhèn)采訪時,聽說有個23歲小伙子患白血病臥床不起,因家中貧寒,幾乎已放棄希望,金良珠和趙惠勛按照打聽的地址找到了小伙子家。
為了幫這位年輕人籌錢治病,金良珠四處奔走,跑了近一個月,聯(lián)系到五六家企業(yè)和數(shù)個愛心人士,終于為小伙子湊到了五六萬元,“募到一點,就往他家送一點”。
前日,長江日報記者輾轉(zhuǎn)聯(lián)絡上當年這位山坡街官南村的受助者袁官明。袁官明稱當時自己已萬般絕望,“沒想到好心的記者給我送來了救命錢,我開始吃中藥,居然漸漸好轉(zhuǎn)”。得知金良珠患病去世,袁官明哽咽得難以言語,停頓半晌,顫抖地說:“要不是金記者幫我,我就沒有今天,而我卻沒來得及報答他。”
去年12月,山坡街高峰村4歲女孩陳思語和奶奶被一輛水泥攪拌車撞倒,奶奶當場死亡,陳思語身受重傷,永遠失去了左邊下半身。金良珠多方采訪,寫出多篇報道呼吁,為孩子贏得了賠償。
“不管什么報道,他過了眼,就是免檢”
同事眼中的金良珠,是個不折不扣的“新聞狂人”。
今年七月抗洪期間,江夏梁子湖、斧頭湖、湯遜湖全線告急。臺里人手緊,身患癌癥的金良珠白天一線采訪,深夜伏案整理。這期間他負責的《江夏新聞》欄目共計播出防汛稿件213篇,15萬字,上央視7條、省市電視臺53條。
7月5日夜,一場特大暴雨使江夏20余個社區(qū)被淹,15條城區(qū)道路癱瘓,上千門店被迫歇業(yè)。得知消息后,金良珠匆忙從家里趕往單位,發(fā)現(xiàn)二道口涵洞漬水已齊腰深,無法通過,他苦苦哀求一位渣土車師傅捎上他,趟過涵洞艱難趕去單位。
同事蔡力回憶,7月的一個深夜,臺里所有的記者都被派往抗洪現(xiàn)場,這時又出現(xiàn)了新險情,金良珠凌晨兩點自己開車前往騰訊大道處的大橋查看水位,一個多小時后才返程。
金良珠對工作的細致嚴謹近乎苛刻,同事們說,不管什么報道,交他負責就絕對可靠,“絕不會出差錯,他過了眼,就是‘免檢’”。
7000位網(wǎng)友為他籌齊手術費
金良珠生前曾說過,這些年來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
31歲的吳媛曾是金良珠的實習生,8前年他們因新聞結(jié)緣。婚后他們有了個可愛的女兒。
吳媛告訴記者,金良珠確診后,臺領導想把他調(diào)崗到更輕松的辦公室或后期崗位,但金良珠不僅拒絕了,還對自己的病情三緘其口,從不想因自己患病而被照顧。
3年來,治療費已將家中積蓄耗盡。7月26日深夜,吳媛在輕松籌發(fā)起網(wǎng)絡眾籌,期盼社會愛心人士伸出援手。金良珠的情況被他幫過和熟識的人轉(zhuǎn)載,十多個省市,數(shù)百個縣市區(qū),近7000人伸出援手,終于募集到40萬元的手術費。
記者在殯儀館現(xiàn)場見到不少自發(fā)來送金良珠的市民。其中一位83歲的攝影愛好者田云貴,十多年來常與金良珠約伴采訪。得知小金病重,田云貴曾帶著一份手寫的捐肝協(xié)議書到金良珠的床前,希望自己的肝臟能救這個好記者。陳丹是江夏“愛心媽媽”關心留守兒童組織的成員,因金良珠的報道,更多人加入了她們的行列,她說,金記者最后一條微信,還是在轉(zhuǎn)發(fā)她們的活動。
?。ㄔ瓨祟}:37歲記者患肝癌離世 最后一條微信還在關心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