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生活得非常節儉,但這個收入有限的家庭仍然欠下了1萬多元的外債。
債務源于購房,也因為醫治孩子的病:今年上半年,三女兒黎某芊不小心摔傷了手臂,在紫云縣醫院治療,花了1萬多元;前年,四女兒黎某歡也曾到貴陽做過手術,花了5000多元。
這樣貧困的家庭,為什么會生育4個孩子?楊某妹稱“大家都這樣”——在偏僻的山鄉,一帶又一代的老人傳遞著“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認為多幾個孩子,孩子們之間也相互有個幫襯。
夫婦倆的收入除去日常不可避免的開支外,都用于供孩子讀書。
念幼兒園時,半年就需3000多元,他們勉力維持。到了義務教育階段,仍需要給孩子一定的生活費,為了安全,兩個女兒每半年還需要分別交納500元和1000元的接送費。
這些開支讓這個家庭一直處于困境。“家里條件不好,兒子也想出去。”楊某妹說,自己勸過孩子繼續讀書,可兒子說,家境不好,自己成績也不好,“不如出去掙點錢”。
“我們就讓他出去試一試,如果能適應,以后再說。”楊某妹說,“如果適應不了,就回家繼續讀書,長大一些以后,再決定是不是出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