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若莎把孩子帶到了書店,面對各種圖書,這個孩子總是亂翻。潘若莎在一旁仔細觀察,發現雖然這個孩子在每一本書上都不會過多停留,但是當他看到一本恐龍的書時“多看了一會會兒”。潘若莎問孩子要不要買回時,孩子回答“無所謂”。
在回家的車上,孩子很快把買來的書隨意翻了翻就丟在一邊了。到家之后,潘若莎先把那本書仔細地看了一遍,吃飯的時候便把書上有意思的內容拿出來跟孩子們一起聊。那個孩子聽了之后覺得非常新奇,飯后,孩子迫不及待地把書找出來認真地看起來。
在對潘暉諾的教育過程中,潘若莎總結出這樣的規律:孩子越小父母越不能著急。“父母著急,就把功利心給了孩子,孩子學會了這個之后,這個人的‘格局’不會大,走得不會遠。”潘若莎說。
現在很多父母都知道閱讀對孩子有價值,就不停地給孩子買書,恨不得把整個書店搬到家里,但是,這樣做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為也是一種推卸責任“書都買了,再學不好就不是我的問題了。”但是,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把孩子引到讀書這條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