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輝在工作
許劍輝演示可調式升降漁網的工作原理
許劍輝在電腦上處理可調式升降漁網
許劍輝在百畝魚塘查看新播蝦苗長勢
27歲的許劍輝是廈門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從學校畢業以后,來到距離老家長樂金峰鎮不遠的文武砂鎮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許劍輝說,剛到洽嶼村時,村民都覺得廈門大學研究生放棄20萬年薪來村里當村官太不可思議了,村民們懷著驚詫和希冀接受了他。
洽嶼村是一個農業村,村里的王要產業是水產養殖業,每年的村集體收入不超過6萬元,人均收入僅有5500元,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為自己的未來拼搏,留下來的老人們除了感到孤獨和無奈,更多的是渴望家變富變美變新。許劍輝再一次堅定了心中的選擇,雖然放棄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如果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村民哪怕每年只增收100元,那創造的價值就已經大大超過了20萬。
許劍輝認為,要想好好為村里做點事,為村民做實事,首先心要熱起來。第一次幫村民申請專業合作社時,一開始村民只是提出想法,隨著許劍輝問流程、查資料、寫章程、報審批等步驟深入遂漸勾勒出合作社雛形,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大家一起出謀獻策、分工合作,雖然申請最后沒有獲得審批,但是他卻收獲了沉甸甸的親近和信任。隨著新農農機補貼、新農保等手續協助辦理,村民電腦的免費維修,每周六的課外補缺補漏,為五保戶、困難戶申請慈善物資等,許劍輝才真真正正地融入到村民中,也認識到只有把心熱起來,設身處地的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把握村民所需所急,才能和村民手把手、心連心,才能為村民真正做實事。
來到文武砂鎮后,許劍輝下村入戶調研時發現,村民的市場盲從性造成了水產品集中單一,導致內部競爭激烈趨向無序化,去年更是因為臺風、疾病等自然天災給養殖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針對以上問題,許劍輝通過大學生村官科技網獲得了省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支持,引入了立體養殖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可以使百畝魚塘形成一個小生態,不僅讓飼料的利用率和水產品的抗病能力得到提升,更是降低了養殖戶的成產成本和風險。同時他通過婦聯積極申請到了30萬的貼息貸款,通過鎮財政補貼購進了增氧機,又申請到了電業局60萬元的免費電網改造,大大改善了水產養殖戶的生產條件。
一名魚蝦養殖戶說,許劍輝將立體養殖帶進了洽嶼村,讓他們知道原來養蝦的同時還可以養魚,現在他的蝦塘不僅養蝦,還養了鰱魚和草魚,現在每口魚塘一個養殖季除了可以收獲蝦三四千斤外,還能收獲魚,增收不少。
引進立體養殖技術和專業合作社概念后,在和一個村民聊天中他了解到這位村民也想從事水產養殖,但是村里已經沒有閑置的魚塘了。于是,許劍輝想到是不是可以在外海進行養殖來給村民增收創利?但是要實現外海養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臺風等氣象災害對養殖設施造成的毀滅性災害,于是他就一直想能不能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風暴對水體的攪動隨著水深的增加而減弱的原理,許劍輝經過反復推敲琢磨,發明了可調式升降漁網。許劍輝介紹,他的可調式升降漁網每個網箱有4個可調節的浮力裝置,平時水上的裝置浮力比較大,網箱在水表,當臺風來臨時,減弱水上裝置的浮力,增加水下裝置的浮力,這樣網箱在重力作用下就沉到水面下一定深度,從而避免了臺風的損害。許劍輝說,這項發明還沒有投入到生產當中,計劃在明年臺風來臨時進行試驗,發現實際運用中的問題和困難,穩步加以改進,真正實現利用到實際的養殖中來。
“許劍輝有知識有能力,平時有什么難題他總是能到網上給我們找到好的解決辦法,還幫村里的低保戶申請了15臺電視機,給村民辦醫保社保等,只要村民有困難,他就會幫忙,做事情很踏實。”一位村干部告訴記者。
近一年的村官生活,許劍輝總共提交了26項專利申請,目前已有14項專利(含發明專利1項)獲得了審批,其中一項專利更是入選中國社科院全中國重點推廣項目。許劍輝說,這一年對他來說是最充實、最有收獲的一年,正是因為深入到農村、深入到群眾才能讓他有了更深的體會,收獲到的不僅僅是靈感,更使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個人能力全面發展,才有了那么多的發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