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后,安徽省太和縣教育局免去了涉事學校校長的職務,6位責任人受到政紀處分。
對于參與該事件的10名學生,太和縣公安局對其中8名女生作出行政拘留并處罰款處罰。對另外2名不滿十四周歲的女生,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教育。
這只是2017年曝光的幾千件校園欺凌案中的其中兩起個案,但是,卻引發了人們對校園暴力和校園欺凌的高度關注。
王義軍表示,“近年來,我國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不斷發生,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實施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的行為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司法機關嚴厲打擊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行為,是有效預防校園暴力犯罪的重要措施。”
對于校園暴力犯罪的起因,北京市高院副院長孫力認為,未成年人身心處于成長期,情感易沖動,好勝心強,認為他人行為侵犯“自尊”時,容易作出過激反應,甚至拉幫結伙約架、逞強斗狠。
近兩年,黨和政府出臺多個文件,不僅發布了《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而且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發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等。
橫向比較國際方面的相關數據,顯示未成年人欺凌案件中,女生的比例也居高不下。據美國教育部和司法項目辦公室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 2015年做的一項針對校園安全的全國性調查顯示,在12歲到18歲的學生群體中,女生在校內被欺凌的比例為23%,高于男生的19%,而這其中,多半是同性所為。
記者梳理發現,國內最近幾年曝光的很多起校園欺凌事件也都有女生的身影,性質之惡劣令人瞠目結舌。
在王義軍看來,女孩子參與校園欺凌較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與男孩子相比,女孩子更感性,情緒波動大,容易被妒忌、怨恨等情緒左右,更容易受校園里經常發生的情感糾紛、日常矛盾等因素的影響,誘發校園欺凌和暴力的犯罪動機。二是女孩子實施校園欺凌和暴力多數是由犯罪團伙成員共同實施,多數是基于從眾心理或朋友義氣而參與,因此容易受法不責眾、責任分散等心理的影響,實施欺凌和暴力行為的手段和情節較為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