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教學質量不合格的專業將被調整”
——專訪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
光明日報記者 鄧暉
記者:《國標》從2013年就開始制定,這么長時間才出爐,主要面臨哪些爭議點?是如何解決的?
吳巖:我們從2013年開始做這項工作,確實歷時很長,但我更愿意把你所說的“爭議點”稱作是重點、焦點。每個專業都有特殊的要求、規定,要想從浩繁、巨大的專業中抽取出它們共同應該遵循的規律、標準,是一件難度很高、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緊緊依靠各個專業教指委,它們集中了一個領域里面最好、最優秀、最有經驗的專家,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就是要盡最大努力把標準制定得科學合理、有前瞻性。應該說,我們把這件事情要想深、想透了以后,做出來的東西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
記者:《國標》給出了各專業辦學“硬杠杠”,也允許高校做一些自選動作。對于這些有特色的嘗試,如何進行評判、考察?
吳巖: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后期,馬上要進入普及化階段,這一階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多樣化。多樣化就必須有特色,就不能一個模子,因此在《國標》基礎上,我們鼓勵學校特色發展、個性發展,在規矩和空間、底線和目標方面,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結合。比如,高校可以根據地區發展和行業發展的要求、自身辦學條件及專業屬性,選定符合本校的人才培養類型、課程體系;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本學校的專業發展標準,辦出高質量、有特色的專業。
記者:《國標》提出將對各高校的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測認證,公布成績單。對不合格、不達標的高校專業將怎么處理?
吳巖:我國有1200多所本科學校、2800多所高等學校,辦學歷史、條件差異很大,既有百年老校,也有剛升格的本科學校;老校里面也有新辦專業,專業差距也很大,既有追趕世界一流的,也有領跑世界的,還有需要達到合格、最低底線的。我們正在跟教學評估中心進行磋商,在《國標》基礎上實行三級認證工作,分別是兜底線、保合格、追卓越。“追卓越”是三級認證中最高級的認證;第二級的要合格,第三級是要把不合格的想辦法讓它合格,或者在校內進一步優化專業調整的時候調整掉。
他山之石
光明日報通訊員 印堯 整理
美國:美國的本科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一般包括學校任務和辦學目標、財政情況、教學設施、圖書館與藏書、教學計劃、師資隊伍及水平、學生入學條件及學位授予等方面,既重視“資源”,注重師資、設備、圖書館、實驗室以及財政來源等,又重視“過程”,體現了評價指標體系的動態性。
英國:英國的本科教學質量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課程教學、評價與反饋、學業支持、組織與管理、學習資源、個人發展和總體滿意度7個方面。
日本:日本的大學本科課程管理評價則主要體現在尊重學生個體選擇,培養學生個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突出強調本科課程設置的學校特色,培養特色人才;加強本科教育和課程的綜合化建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著眼未來,課程設置要有前瞻性等方面。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