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國高校共有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本科專業、56000多個專業布點,但長期以來,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卡住了質量提升的“脖子”。
1月30日,教育部發布我國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歷時4年多,5000余名專家教授、包括50多名兩院院士和知名專家參與,經過數百場研討會和征求意見會,一套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教質量標準終于凝練而成。
“質量為王,標準先行。專業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有了標準才能加強引導、加強監管、加強問責。”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表示,《國標》的發布與全世界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發展潮流相一致,對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具有標志性意義。
《國標》突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
吳巖表示,《國標》在研制過程中,始終把握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最先進理念,主要突出了三大原則:一是突出學生中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創新形式、改革教法、強化實踐,推動本科教學從“教得好”向“學得好”轉變。二是突出產出導向,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條件保障度、質保有效度和結果滿意度。三是突出持續改進,強調做好教學工作要建立學校質量保障體系,要把常態監測與定期評估有機結合,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持續改進,推動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此外,《國標》還有三大特點:一是既有“規矩”又有“空間”,既對各專業類提出統一要求、保證基本質量,又為各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發展留出足夠的拓展空間,形象地說,就是“保底不封頂”。二是既有“底線”又有“目標”,既對各專業類提出教學基本要求,兜底線、保合格,同時又對提升質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對各專業類標準提出定性要求,同時又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標。
“我想特別強調一點,首次頒布的《國標》92個專業類中,都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求,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人才培養不僅要培養合格的建設者,更要培養可靠的接班人,必須德才兼備、德學雙修。”吳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