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古詩詞學習重在積累將培養學習興趣
對于語文新課標中“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一事,成都某高中語文教師李曉玫表示,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幾大核心能力,其中,讀和寫是基礎,“讀”就是要多讀多背經典古詩文,這樣“寫”才言之有物。
李曉玫稱,從歷年來高考語文全國卷中就能看出來,古詩文的占比越來越高,一般包括有9分的文言文選擇題,10分古文翻譯,還有11分的古詩鑒賞,再加上5分的名篇名句默寫,關于古詩文的考題一共有35分,“就是試圖通過考試,引導廣大學生多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應該從小就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特別是大量閱讀和背誦古詩文的習慣。”李曉玫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青少年要從深度和廣度上對古詩詞有所積累,博眾家之長。古詩詞的浸潤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會在晨間或午間讓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可采取班級誦讀、古詩文接龍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李曉玫說,在新課標出爐后,學習方式也會有所調整。“由于教材容量和任務加大,老師也會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嘗試組織學生討論,辯論等。”
專家
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會成為成長的力量
“古詩文背誦篇目大幅增加,無疑是與時俱進的教改風向標。”對于新課標增加了古詩文的篇目,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專家胡光偉教授表示,古往今來,無論教育制度發生怎樣變化,傳統文化的脈都不應該斷,此乃維系教育的根本。古詩文凸顯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特有魅力,對于青少年來說,將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對其在人生起步階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不無益處。
“古詩文背誦篇目的大幅增加,不僅僅是讓學生多背幾篇文章,還在于培養學生讀說聽寫的基本能力,在掌握語言能力的同時,提高和拓展豐富的想象力,這一點對學生來說特別重要。”胡光偉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知識寶庫,更是一座精神寶庫,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對高中生的未來成長大有裨益,有些經典篇目可能這個年紀的學生暫時無法完全理解,但現在先背熟。”胡胡光偉表示,以后隨著孩子人生閱歷的豐富,會有自己的感悟,甚至成為人生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