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在保障學生平等權益方面明確規定要實行均衡編班,不分重點班與非重點班。但現實中,以實驗班和普通班、尖子班和基礎班等方式變相區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情況依然存在。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者身邊的初中學校有“實驗班”“尖子班”等變相重點班,47.7%的受訪者不支持義務教育階段劃分重點班,27.2%的受訪者支持。杜絕義務教育階段劃分重點班現象,57.8%的受訪者建議確立以人為本、服務學生成長的分班原則。
受訪者中,00后占1.3%,90后占22.3%,80后占54.1%,70后占16.4%,60后占4.9%,60前占1.0%。
57.3%受訪者指出人為給學生分等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
遼寧某初一學生家長李森(化名)也是一位初中老師,他就職的中學沒有重點班,但有一個“精英班”。他告訴記者,中午時,排名靠前的學生會被叫到一塊組成“精英班”上課。平常大課上講不深的內容,在精英班會適當加深。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李明義認為,義務教育階段劃分重點班是受學校師資力量的影響:“有的學校只有那么一兩個好老師,學校就會把有限的優秀師資放在有升學希望的學生身上,這些學生也希望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師資力量不豐富、生源參差不齊的學校就會開設重點班。”他坦言自己支持開重點班,但是也認為重點班會人為地把學生作出劃分,“這樣的劃分對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調查中,75.2%的受訪者稱身邊的初中學校有“實驗班”“尖子班”等變相重點班,13.5%的受訪者表示沒有,11.4%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47.7%的受訪者不支持義務教育階段劃分重點班,27.2%的受訪者支持,25.1%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李森給孩子選了一所不錯的市內公立初中,這所學校沒分重點班。他坦言,如果分重點班的話,當然希望孩子能進。“不光是我,周圍的家長們都要往里面擠”。他認為,進重點班對孩子的壓力很大,沒進去,對孩子心理也會造成影響。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李文(化名)認為,初中階段分重點班能把好學生聚集在一起,讓他們彼此學習,也能激勵那些沒有進入重點班的同學努力學習,進入重點班。但她也承認,分重點班會帶來資源分配的不均,“最好的師資和機會都會給重點班的同學,對其他大部分同學來說不公平”。李文還告訴記者,已經進入重點班的學生一旦由于某一時間段成績不理想被分到普通班,會很長一段時間適應不了。
義務教育階段劃分重點班會帶來哪些影響?調查中,57.3%的受訪者指出人為給學生分等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52.5%的受訪者認為這會造成學生之間的機會不平等,47.1%的受訪者認為這會加劇家長的教育焦慮,44.8%的受訪者擔心這會打擊普通班學生學習信心,36.8%的受訪者認為這與義務教育階段均衡教育理念相違背,29.5%的受訪者認為容易助長托關系走后門的不良風氣。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王婷(化名)曾是上海某公立初中重點班學生,在她看來,義務教育階段都是就近入學,如果沒有重點班的話,教學質量難以保障。班里有些很難管的學生,會分散老師的精力,也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
但同時,王婷也表示,義務教育階段,很多成績暫時不理想的學生都還有潛力,如果過早地劃分了重點班與普通班,很有可能被劃分到后者的學生以后都沒有辦法脫穎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