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騰訊教育-麥可思2017大學生睡眠情況調查數據顯示,七成大學生的入睡時間集中在23點到凌晨1點之間,41%的大學生入睡時間在零點以后。男生更愛熬夜,零點以后入睡比例(48%)高出女生14個百分點。
寒假,只是換個地方繼續熬夜 “玩電子設備”是熬夜主因
“前3天都是凌晨2點多睡的,最后一天我一直熬到早上6點。”2014級天津某高校的本科生陳倩倩在上一個寒假和同學參加了“2017全美數學建模大賽”,比賽一共4天,他們在賓館里“關”了4天,也熬了4天的夜。在隊伍中,陳倩倩負責翻譯,她需要把團隊的成果——兩萬字論文翻譯成英語。
她清晰記得,結束前一晚,22頁的論文她還有將近8頁的內容沒來得及翻譯。論文里的專業術語多,部分中文詞語很難找到準確的英文與之對應。有時為了一個詞,她需要翻看數本專業詞典來權衡判斷使用哪個更為準確。為了讓自己保持清醒,她“抱著一堆咖啡一堆茶猛喝”,最后站起來心悸頭暈惡心。
第二天早晨6點,陳倩倩終于完成了翻譯,還沒來得及回味這份成就感便匆匆忙忙出發去趕回家的火車了。10個多小時的車程后,她終于到家,多日的勞累讓她直言自己“感覺身體被掏空”。
“我其實很討厭熬夜,每天睡得都很早”, 陳倩倩每當回想起那次熬夜的經歷都心有余悸,“但是那幾天因為做不完不得不熬夜。”
近八成(77%)的大學生會在6點到8點之間起床,其中42%的大學生通常在7點到8點之間起床。據麥可思統計,大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長為7小時。從睡眠時長的分布來看,65%的大學生平均睡6到8小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21%的大學生睡眠不足6小時。
“其實這都和自律有關。”張克說,“很多時候都是‘作’出來的吧。”對他而言,凌晨1點前入睡已經算比較早,而有時并不是因為作業或趕圖,只是單純地拖延入睡時間。
張克同時補充道,“不過研究生的事情比本科時多出來不止一點半點,忙起來確實很忙,有時候同時幾個項目要交。”上個月,他幾乎每天凌晨三四點入睡,早晨七八點起床繼續工作。直到一場感冒,讓他不得不休息幾天,強迫自己放了幾天假。
除了備戰考試,這群大學生熬夜族也有自己的理由。例如處理社團事務,做兼職或實習,通宵上網打游戲、聊天、看電影,又或者是發呆,習慣并享受半夜的靜謐時光思考人生等。
其中,玩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設備(57.4%)是導致大學生熬夜的主要因素,男生因“玩電子設備”熬夜的比例(60.6%)高出女生6.3個百分點。緊隨其后的是“為考試做準備或趕功課”(41.4%)和“壓力大或有心事”(40.2%)。僅有3.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結合大學生入睡時間分布情況來看,“熬夜修仙”這件事,已成為大學生活的普遍現象。
廣州中醫藥大學校報記者一項針對廣州大學城十所高校的“大學生夜生活情況”網絡調查數據顯示,50.43%的受訪學生表示經常在零點以后才入睡,其中九成以上的人在“玩電腦、玩手機”,而每個月都會通宵一次或者以上的學生也在半數以上,比例為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