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寒假開始,春節將至,不少學生表示過年在家免不了各種同學聚會和Party,通宵達旦在所難免;還有一些資深游戲迷則表示,終于可以擺脫慢如蝸牛的校園網,在家里更加暢快地玩游戲。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寒假也許只是換個地方熬夜而已。
“我總擔心我哪天熬完夜躺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
“我總擔心我哪天熬完夜躺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體測長跑的時候也總擔心自己隨時猝死。”曾有著6年之長“熬夜癮”的顏之說,“新聞里那些熬夜猝死的都是熬夜四五年的,而我已經達到6個將近7個年頭了,所以非常害怕。”新學期開始后,她在宿舍熄燈后即準備入睡,睡不著就用下載好助眠軟件,努力讓自己保持在11點半之前進入休息狀態。她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在一天天好轉,早上起來心情也不再壓抑,可以用更好的狀態去迎接新的一天。
侯仰榮,廣東工業大學大二學生,也有著一些晚睡強迫癥的行為。“失眠是最痛苦的事情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最慘的是第二天就有課。”說到通宵所做的事情,離不開兩件:和舍友打游戲和社團活動。作為某社團團長的他,是社團活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所以活動策劃他必須參與其中“沒辦法早睡啊,即使早睡也睡不著。”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熬夜對您或您身邊的人產生的負面影響”問題中:
72%的受訪者表示“皮膚變差,有黑眼圈或長痘”,
45%的受訪者選擇“視力下降”。
52%的受訪者表示熬夜后,第二天感覺“疲乏”,
8%表示“非常難受”,
28%表示“正常或精神飽滿”
“夜間睡眠不足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例如精神狀態差就容易暴躁,容易和朋友因為一些小事控制不住情緒而吵起來,甚至是動手。此外,也容易導致日間過度嗜睡、認知功能受損、記憶力降低、學習成績下滑、工作效率降低等等。長期熬夜,還會影響身體的發育和健康,會造成機體免疫力降低。”廣州中醫藥大學心理老師圖雅指出。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認為,現在大學生對健康概念的理解和生活中的自控能力與受教育的程度是不相吻合的。在他看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應該是良好生活習慣的踐行者,先進文化的引領者,但目前看來,大學生們扮演的角色與社會的期望值有較大的差距。
王宗平表示,根據統計資料我國目前居民健康素養的水平僅為9.48%,而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可能會更低一些。大學生生活方式暴露出來的問題與電子產品、睡眠習慣及大學生的自控能力相關。他認為,除了現代生活中娛樂方式的增多牽扯了大學生的部分精力,學生們經歷的應試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王宗平提到,教育部在2008年頒布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要確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時間,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生8個小時。但是從實際生活來看,大多數遠未達到。
對于大學生如何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廣州中醫藥大學心理老師圖雅老師給出了幾點建議:大學生可以在宿舍內共同商定入睡時間,保證每位成員的正常睡眠時間,維持良好的宿舍關系。對于容易失眠的人來說,應在有睡意時才上床,早早上床的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只會加重心理壓力。此外,睡眠時間要適量,過多過少都不是好事,且睡前忌飽食、飲濃茶、咖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