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懂這個定義,但聽起來和我挺像的”
在北京工作的90后男生張超然覺得云養貓沒意思,“想吸一口貓還是要自己養,比如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可以立刻抱‘咖啡’(貓名)一下,能幫我減壓。像我這種沒有女朋友的,它多多少少有陪伴感,總比一個人在家強。”
“我不太懂什么是空巢青年。”張超然向記者反復確認“空巢青年”是什么。“沒有女朋友就叫‘空巢青年’嗎?還是與別人合租,沒有和家人在一起住就是‘空巢青年’?我不太懂這個定義,但聽起來和我挺像的。”
親切?喜歡?討厭?憤怒?當被問到對于北京有什么樣的感情時,張超然并沒有使用情感詞匯,“更多的是期許吧。這是個看能力的地方,能力強的就會走到很遠,大家每天都在急于證明自己或補充自己。希望自己更加努力,將來在這里站穩腳跟,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2013年,90后男生張超然大學畢業來到北京,目前他與三戶人家合租,自己住一個約16平方米的單間。與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也切膚體會到了孤獨。“形式上是孤獨的,內心的話,我能說孤獨久了就習慣了嗎?”
但走上“吸貓”的道路并不是因為孤獨,而是生活在這個大城市里,一些很現實因素的考量。張超然與別人合租,開始時他覺得貓比較好養,需要的空間不大,不用遛,比較安靜,同時租房住也不太會打擾別人。張超然的貓是一只英國短毛貓,叫“咖啡”。
“咖啡”目前的月均花費在500元左右,主要包括300多元的貓糧,還有100多元的貓砂。剛養的時候,置辦各種東西花的多一些,月均在1000-2000元。今年十一假期,張超然去日本旅游,把貓寄養在朋友家里。“我開始以為就是下樓接一只貓而已,到了發現(朋友家)有整整一車貓的各種東西。比如自動喂食器,帶水質凈化功能的飲水機,電動玩具,進口貓砂,貓廁所……”最讓他震驚的是,還有一個除螨儀。養這只貓比養自己都精致。
“開始肯定是一個人感覺無聊,養寵物是為了陪伴”,但時間長了,張超然把“咖啡”叫做“靈魂的伴侶”,一種他自己也解釋不清楚的東西。
“獨立”,張超然這樣概括他與“咖啡”的生活,“不知道它是聽懂了不去做,還是不在乎你,或者根本聽不懂,它就是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我們基本是它過它的,我過我的,不多的交集就是會給它清理貓砂盆、換水。”
即便是不多的交集,也讓張超然在小小的“咖啡”身上獲得了很多慰藉和成長。“有時候我心情不好,看完它心情會好很多。和它相處,我學會了更多耐心,也學會了一些做事的方式。貓就像一個人,有些事情不能擰著來,要順其自然,要學會尊重對方的習慣。”
張超然說起給貓剪指甲,“開始剪它會躲會怕,但是慢慢地它知道你不會傷害它,當你再給它剪的時候,它的反應就會柔和。”在張超然看來,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溝通,“是一種相互信任感,獲得信任的成就感讓我覺得很滿足。”
他不覺得自己在貓身上花費了過多的精力。雖然,如果不養貓,這些節省出的時間他可能會去找女朋友。當朋友喊他出去玩時,想到有貓他也會拒絕,“但是我養貓并不是為了排遣孤獨,我有其他方式,這個不是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