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來賴床,它就會趴在床頭,你摸摸它,它會呼嚕呼嚕,一邊呼嚕呼嚕,一邊還深情地望著你。如果你跟他對視,會發現自己的影子出現在它的眼睛里。”Karen覺得,養貓給她的感覺像找到了情人。
Karen是90后,自由職業者,射手座,單身,獨居。之前,她在網上看到過“空巢青年”的定義:空巢青年指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獨自在大城市奮斗打拼,而大城市的繁華和生存壓力讓他們顯得更加孤獨的一個群體。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標準的“空巢青年”。
近兩年,“吸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像Karen這樣養貓的是一種,還有一種是線上“云養貓”。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云養貓”也成為一個熱詞。
年度熱詞——云養貓與空巢青年
“今天你吸貓了嗎?”“看貓片嗎?”“我們是一定會有貓的”。
根據百度百科,吸貓這個詞,雖然從字面上看,貌似是形容“鏟屎官”對貓咪做出的一個使勁兒“嗅”的動作,但是比較常見的用法是指代一種對貓極度的喜愛之情,常常會忍不住要做出一些親親抱抱的親昵舉動。
“云養貓”指的是自己不養貓,而在網上通過社交網站、論壇、App等觀看貓圖片、視頻,來滿足想要養貓的欲望。網上長期流傳著“早上吸口貓,勝買十個包;中午吸口貓,不用萬壽膏;晚上吸口貓,長壽如老妖”這樣的段子。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云養貓是種什么體驗?有大量“云養貓”網友出來談體驗:“天天打開知乎就開始擼貓;天天搜索關于貓的文章和問題,幾乎全部關注了;新消息提示的小藍點出現的時候,只會對關于貓的進行查看,其他的一并點已閱;在微博上搜索貓的視頻,尤其是貓咪會說話等等視頻,邊看邊發出笑聲。”
“作為一位資深吸貓者,如果哪天不吸貓簡直渾身各種難受,應該算得上是重度的貓癮患者。”“云養貓的體驗就是感覺自己超富有,以上所有貓都是自己的親兒子,手機里全是它們的表情包有木有!對它們的日常了如指掌有木有!哪只受傷生病了也會心疼半天有木有!”還有網友這樣說。
早期的“云養貓”,起源于一些博主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貓咪的日常,比如@回憶專用小馬甲、@瓜皮的id醬等微博大V。截至目前,前者靠一只蘇格蘭折耳貓和一只薩摩耶達到近3000萬粉絲,后者粉絲也過300萬。
今年,除了線上視頻、圖片,有不少線上養貓的App陸續上線。其中一款虛擬養貓游戲,玩家可以在上面買賣并繁殖不同品種的電子寵物小貓。官方數據顯示,目前該款游戲的銷售總額已達790萬美元,總共賣出了7萬多只虛擬貓。
今年1月,多家寵物機構聯合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樣本為600萬寵物主和1.8萬家寵物行業商家。調查報告顯示,600萬寵物主中,80后、90后占據了將近73%的比例,70%為女性。而在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空巢老人才是養寵物最多的群體。
同時,從2016年開始,“空巢青年”這個詞開始悄然躥紅網絡。數據顯示,這個群體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且大都是80后、90后。他們一般遠離故鄉,獨自在外打拼,單身且獨居。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一人戶家庭占總戶數比例達12.45%,而在2000年,這一比例僅是8.3%。新華網的報道援引的一項數據也顯示,國內20歲至39歲的獨居者已接近2000萬人。
去年9月,《中國青年報》進行的一項關于“空巢青年”的調查顯示,64.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條件差(57.8%)被認為是他們面臨的兩大困境。55.1%的受訪者認為“空巢青年”既是一種居住狀態,也是一種心態。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空巢青年”的定義至今尚存爭議,甚至不少人覺得這種說法有點矯情,但這一群體具有的特征,與《中國寵物消費者行為報告》中提到的養寵物人群的吻合度達到95%以上。這或許是值得關注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