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于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意見》,提出“培育優良品德、打造精湛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育人目標。11月下旬,浙江省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工作推進會在紹興上虞召開,進一步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核心素養成為浙江省職業教育改革“新風向”的今天,學校應該怎么做?核心素養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軟著陸”?帶著種種疑問,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核心素養是對“培養什么人”的追問
核心素養的本質內涵是什么?核心素養究竟要解決什么問題?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程江平認為,核心素養的提出,源自對當下中職教育質量的“不滿”。一方面,中職生缺乏必備品質,如個人素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等;另一方面,中職生缺乏關鍵能力,工業4.0時代,經濟社會變革加劇,社會發展所需的崗位技能不斷更新,如果人們沒有不可替代的關鍵能力,很容易被社會淘汰。在程江平看來,核心素養的提出,更深層次的意義是探討我們今天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才能夠適應21世紀的社會。
衢州中等專業學校校長余雨生對此也有自己的思考:“核心素養是中職生適應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其獲得全面培養、成功就業、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關系到中職教育‘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是中職學校辦學方向的關鍵所在,只有回答好了這一問題,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地。”
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在核心素養的框架下,結合學生特點、學校特色,確立了“讓每一個職教中心學生都成為社會尊重的人”的辦學愿景,從人與環境、人與課程、人與職業三個維度提出了學生的“六有”素質,即要求學生做到手中有藝,腹中有墨,肩上有擔,目中有人,心中有愛,臉上有笑。“立足于全面發展的核心素養觀,學校的育人目標有了更為具體的落腳點,可以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寧波職教中心校長張國方說。
杭州市富陽區職業教育中心將最為基本的職業素養,排在諸項技能之首,稱之為“第一技能”。“當今社會,各行各業涌現出許多行家里手,他們雖然學歷不高,卻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獨當一面,成為令人敬佩的佼佼者,原因在于他們具備吃苦耐勞、敢打敢拼、敬業愛崗、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和職業操守。”在校長何永剛看來,踏實的工作態度、吃苦耐勞的品質、堅持頑強的意志、忠誠敬業的精神、團結協助的合作意識、按章辦事的規則意識、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良好的適應性、陽光般的自信、文明的舉止是學生必須具備的第一技能,可以讓學生受用一生。基于此,每天1800米的跑操、人手一本的“7S管理”學生手冊、職業素養實踐周等成了學校訓練學生第一技能的常規動作。
培育核心素養
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如何培育中職生的核心素養?一些學校將核心素養等同于德育,一些學校則把核心素養視為關鍵能力。對此,程江平說道:“推進中職生核心素養培育工作,絕不是簡單地針對學生道德行為缺失而增加一些德育內容,也不是僅僅因學生崗位能力薄弱而提升職業素養,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以核心素養為指導來重新審視培養目標,并構建與此相適應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培養與之相適應的教師隊伍。”
11月中旬,衢州中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中心正式成立。這個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中心包含了創業教育、安全教育兩大教育基地,改革發展教育、特色文化展示、榜樣示范教育三大功能區,以及學生自我管理與服務、工匠精神體驗、身心健康促進等七大分中心。余雨生說:“中心將素養課程與活動資源融合在一起,全權交由學生負責運營,使得臺前幕后都成為學生開展素養實踐的平臺。”誠如程江平所言:“素養是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三者的整合,而知識技能需在情境中獲得,同樣也只有通過在情境中的應用,才能形成能力和素養。”
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校長高志剛深諳,課程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主陣地,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必須扎根課堂,依托課程。學校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融入課程體系之中。以專業目標定位和優勢專業為核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構建基于九大專業協同發展的三大專業集群,即餐飲服務集群、工程運行與維護集群、現代商務集群。所有課程建設和實施與日常生活和社團實踐活動相融合,與行業、企業和產業發展變化相融合,與信息化、國際化發展需求相融合。
程江平強調,課程開發要強調整體性,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把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統整起來,讓學生通過浸潤式學習,將知識內化為能力,將能力內化為素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