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對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巨大貢獻為人們所頌揚。他雖然未能目睹港澳回歸、海峽兩岸交流的蓬勃發展情況,但他所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為代表的國家統一理論,依然是推動中國統一大業的強大思想武器。鄧小平的理論與精神激勵著海內外中國人繼承他的遺志,致力于完成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
“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作為“中國人民的兒子”,鄧小平始終是國家統一的堅定捍衛者、人民意志的代表者
鴉片戰爭后中國100多年的內憂外患,使致力民族獨立、金甌一統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的追求。中國共產黨人把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自己的歷史重任。鄧小平在早期革命生涯中,曾數次途經殖民統治下的香港,對中國的積貧積弱、山河破碎有著切身感受。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的鄧小平,始終代表著人民的意志,把追求祖國統一作為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鄧小平表現出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定的原則性。1982年9月,在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鄧小平指出:“關于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人民就沒有理由信任我們,任何中國政府都應該下野,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沒有別的選擇。”
面對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各種干擾和斗爭,鄧小平立場堅定、洞若觀火,常有斬釘截鐵、一字千鈞的決斷。1984年5月25日,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港澳地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時專門指出,中國收回香港后,有權在香港駐軍。他說,在香港駐軍,是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象征,是香港穩定和繁榮的保證。“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為什么不能駐軍?沒有這個權力,還叫什么中國的領土!”
鄧小平深知維護祖國統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愿望。1986年9月2日,他在接受美國記者華萊士采訪時說:“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他還指出,中國的統一是全中國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幾十年的愿望,一個半世紀了嘛!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統一是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個黨哪個派,而是整個民族的愿望。
在鄧小平內心深處,國家統一是民族實現振興的必由之路,1990年9月15日,他在會見馬來西亞郭氏兄弟集團董事長郭鶴年時說:“大陸同胞,臺灣、香港、澳門的同胞,還有海外華僑,大家都是中華民族子孫。我們要共同奮斗,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
這些彪炳史冊、光耀千秋的宣示,已經成為中華兒女追求民族復興的共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