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
傳統班級淡化,課表更有個性
新高考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評價機制,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錄取,這一根本性變革給學校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長沙市教育局局長盧鴻鳴分析,首先,新高考將對學校辦學條件要求更高。面對新一輪高考改革,目前長沙很多高中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設施設備及師資水平明顯不足。一旦實施選課走班,必然對教育資源的數量和結構提出新要求,教學場地、實驗設施及相應的學科教師配備等將成為擺在校長們面前的難題。
其次,優化課程成為必然。為了適應“3+3”高考錄取改革的要求,學校必須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可選擇的課程體系,開設“生涯課程”,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和選擇能力,做好人生規劃。
此外,傳統班級逐漸淡化,分層教學成為常態。“過去高考改革無論怎么變,固定的班級授課始終雷打不動,新高考改革將完全打破格局,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有固定的教室,變成教師在固定的教室授課,學生則奔走于不同的教室去聽課。”盧鴻鳴表示,依據新高考招生方案,學生將有更大的學科選擇權,按照“6選3”,理論上的排列組合類型有20種,今后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個性化的課表,分層教學將成為教學組織的新常態。
盧鴻鳴還特別強調,新高考將使教學管理面臨變革。“我們習慣了以行政班為主體的教育管理模式,新高考實施后,選課走讀如何組織,行政班與教學班如何并存,師資如何配備等系列問題將考驗學校管理者的教育智慧。”
建議
課時進度可自主決定
學校該如何謀劃新高考改革對策?盧鴻鳴建議,各校要研制課程方案,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必修課程,開好各類選修課程。學校要統籌安排高中三年的課程、課時,保證課程開設質量,根據學生考試和選科需要,自主決定各學科安排的時序和進度(如可以將2年學習在1年中完成,或3年學習在2年中完成),但不可以減少課程計劃規定的每門課的總時數,也不可以隨意增加課時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避免高三只安排語文、數學兩門課程進行教學的情況。
同時,學校要在設施設備、師資配備等方面積極創造條件,滿足新的教學需要。新高考改革后教師將由原來的“買方市場”進入“賣方市場”,教師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將接受廣大學生考驗。針對師資問題,學校必須盡早制定培訓計劃,優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模式,為適應新高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由于新高考將倒逼高中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的變革,各校要打破傳統教學秩序,重構新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研制選課指導及走班制的整體方案,科學研制課程說明和選課指導手冊供學生有序選課;探索實施學分認定與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學校學分認定實施細則及相應的標準和程序。
觀點
新高考將成學校“分水嶺”
繆雅琴認為,新高考改革的實施,為高中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可以說,新高考改革將成為普通高中學校發展的“分水嶺”:學校適應得好,就能夠在新一輪高考改革中“破繭成蝶”,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反之,恐將跟不上未來教育的腳步。同時,新高考的核心是要求普通高中更加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把“選擇權”還給了學生,辦有選擇性的教育。今后,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將從“標配”時代進入“自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