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
男生“逆襲”概率不如從前
現在,到了三四年級,就時常會出現男生受女生欺負現象,男孩們口中還多了個新名詞:“暴力女”。
錢報記者采訪多位三四年級家長后發現,“暴力女”還真的是各校甚至各班都有,只要跟男生們提起“暴力女”,他們的反應多半是連連擺手作驚恐狀,避之唯恐不及。
等到青春期,男生在生理等方面發展起來,正常情況下,完全可以和女生勢均力敵,甚至超過女生。但是,由于他們在早期已經形成偏低的自我評價,長期聽到的外界評價大部分又是負面的,在樹立自信心的關鍵期沒有建構起強大的自信,他們時常懷疑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難缺少咬牙拼搏的精神,潛伏在心底的自卑感總是作祟,這種不自信一直會延續到初高中。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留意到,近年,男生在中學階段的表現,出現反轉、逆襲的概率,遠不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么高。”俞尤棠專門對此做過調查。她發現,這主要是兩個年代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異。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關注程度雖遠不如當下,但孩子反而得以自由成長,男生即便在學校里挨了批評,回到家也能很快復原。不像現在,許多爸媽都想贏在起跑線上,對男生從小就嚴格管束,拿同齡女生的標準要求男生,造成男生的自我評價定位偏低。
而男生逆襲概率下降,越發凸顯了女生一枝獨秀的情況。
還有老師認為,現在的家長對兒女一視同仁,女生接受到的教育越來越好。另一方面,祖輩仍有部分存在“重男輕女”的想法,在一些隔代教養的家庭,對男生會特別嬌慣,導致有些男生不僅吃不起苦,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生活自理能力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