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
“從內打破” 助力共同成長
劉彭芝
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建立校長工作室,旨在通過領航校長帶動成員校共同發展,以實現區域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
山西省新絳中學寧致義校長工作室成立后,以工作室為平臺,以“半天授課制”做推手,喚醒工作室成員校長推進課改的責任與自覺。
理念引領。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課程,重點在課堂。新絳中學“半天授課制”的核心是把新課改“自主、探究、合作”的目標落實到每節課,拓展豐富傳統的課堂,構建較為完美的現代課堂。寧致義校長帶領工作室校長近距離了解新絳中學的課改歷程,引導大家對“半天授課制”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有了共同的理念和追求,“半天授課制”的課改序幕才能在工作室各成員校開展。
實踐導航。推進課改,有統一的認識,也要有實施的路徑。為此,寧致義校長提出“切入校情、切入教情、切入學情”的“三切入”實施策略。成員校中各個階段、各種性質的學校都有。面對校情復雜、教情各異、學情不同的現實狀況,寧致義校長帶頭深入各成員校,利用名校長領航班的專家團隊資源,診斷校情、學情,一同到課堂、課間與學生全方位交流,切實解決課改難題,打破成員校課改僵局。
構建課改共同體。校長工作室是一個發展共同體,也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名校長領航的意義不單是自身光芒顯露,更在于工作室成員校的集體閃耀。“如何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是工作室成立后寧致義潛心研究的課題。他要求校長把個人研究計劃與學校創新實踐融入一體,在問題研究和創新實踐中實現發展;工作室成員間加強學習交流、集體研討,用問題研究推動改革創新,用改革創新豐富研究成果。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生命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寧致義校長工作室成立以來,“半天授課制”的課改伴隨著工作室成員們自我成長,在三晉大地落地生根。
(作者系教育部校長國培計劃首期名校長領航班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培養基地主持人、首席專家)
【鏈接】
磨難、合作催生自主精神
寧紅明
山西省新絳縣西街實驗小學是教育部領航班寧致義校長工作室下的幫扶小學。自2015年4月,確定幫扶關系以來,“寧致義名校長工作室”通過實地調研、專題講座、課堂引領等方式,對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方向等進行了指導幫扶。
兩年來,寧致義校長工作室充分利用名校長領航班的專家團隊資源,定期到我校舉辦專題論壇、專題講座;抽調骨干教師進行教學指導、觀課評課、送教研討;同時還加強校際交流和成果展示。我和學校教師對“自主、合作、探究”從認識到認同,并創造性地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進行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實踐。目前,“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經在我校成功嫁接——學校成立了“語文折桂團隊”“砥柱奪魁團隊”“聯教典范團隊”“書寫精英團隊”“博愛精英團隊”等8個名師團隊。
在團隊的示范引領下,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磨課、反思、同課異構、讀寫聯動等形式,提高了教學技能。課堂上,沒有旁觀者,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差生的概念被淡忘,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而且也會自如地發表見解。每個人都進入了角色,閃耀著智慧的光彩,學生成為名副其實的課堂主人。
在“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引領下,我校每天下午都會設置一小時的自主學習課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閱讀、書法、鼓樂、繪畫、舞蹈等課程,進行探究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以鼓樂課程為例,學校注重對學生進行“磨難教育”和“合作教育”。學習中,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經受從未體驗過的體能付出;經受從未經受過的上千遍甚至上萬遍的枯燥練習。演出中,樂器搬運、擺放,都讓學生自主合作完成。正因為這樣,學生在鼓樂技能、意志磨煉、團隊意識以及合作能力諸方面獲得了“一石多鳥”的教育奇效,學校鼓樂隊更是多次在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中受到教育部表彰。
如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經深深地根植于西街實驗小學。
(作者系山西省新絳縣西街實驗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