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被狗吃掉了”
而跟“不在場證明”比起來,更吊詭的還有在論文發表后10天后不翼而飛的原始數據。當時,隆施塔特在Facebook上發了一條狀態,稱她放在未上鎖的車中的筆記本電腦遭竊,里面的實驗原始數據也隨之丟失。由于學校計算機系統的“小故障”,他們并未成功備份數據。
隆施塔特稱筆記本電腦失竊的時間是6月12日晚上到6月13日凌晨。而就在6月13日,《科學》雜志的編輯聯系了她,請她盡快上傳缺失的原始數據。
尤菲爾特認為就在大家開始質疑起實驗數據的時候,筆記本電腦就失竊了,這是一個“荒唐的巧合,就像說我的家庭作業被狗吃掉了一樣”。
松丁(Josefin Sundin)和尤菲爾特(Fredrik Jutfelt)
2016年12月,在烏普薩拉大學的初步調查報告出來之后,CEPN的調查結果出來前,《科學》雜志因為等候調查時間過長,而讀者需要知道的實驗數據仍然缺失,便以“編輯留言”(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的方式提醒讀者,“除論文及其附件所呈之數據之外,已無更多數據可助讀者理解、評價、復制或延伸論文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