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能力上,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開始打破IT核心技術長期被歐美壟斷的局面,中國最前沿、最具創新、甚至國際輸出能力的技術能力,集中出現在互聯網公司。這為硅谷人才回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盛子夏分析說,以前我們總有一個慣性思維,要做什么事就先看看歐美、日韓是怎么做的,之后“Copy to China(復制到中國)”,如今我們已然成為被復制的對象。他舉例說,支付寶實名用戶4.5億,全球第一;滴滴打車用戶3億,全球第一;騰訊社交平臺總用戶數,全球第一……
“以螞蟻金服為例,我們做成了全球金融機構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把金融變得像可樂一樣,無論貧富、國籍、城鄉,都能享受同樣的服務。”說起這些,盛子夏不無驕傲。
而關于中國互聯網的未來可能性,還有諸多更為樂觀的預計。
近兩年,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發現,在跟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留學人員交流時,他們表達的回國創業意愿越來越強烈,其中大量硅谷人才甚至高管回國。“中國創業的黃金10年已強勁啟動,經濟在持續增長,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面臨廣闊的市場,機會無限,未來可期。”
而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就向硅谷華人發出呼吁,認為中國將帶給海外人才更多的發展機遇。那時,正值這一波硅谷精英回國潮流開始啟動。
“雖然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依然是美國的,但是中國的公司依舊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百度CEO李彥宏的這個觀點,早已得到許多人認可。最近,他在百度貼吧中發帖提問:“世界的創新中心會從硅谷轉向中國?”(本版照片均為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