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神獸”,有人說像獅子,有人說像折耳貓,也有人說像外星人,守衛在鼓浪嶼一座庭院的門前。前日,一名網友把它們的“萌”照發到微博上,頓時引起“萌”聲一片。
這對“神獸”萌萌噠。
在鼓浪嶼,不少長期駐島活動的人都知道鼓浪嶼筆山路33號門前的這對“神獸”,因為它們實在太“萌”。這對“神獸”,身高約40厘米,獅身人面,腿短肚大,身小頭大,大眼鼻圓,還咧嘴露出標準的八顆牙笑容。
“您是老百姓家門前可以驅邪避災的神獸嘛?看這長相,外星來的吧?”看到這對“神獸”,有網友發了這么一條微博。隨后,有網友評論,它是名為“端午”的微博知名寵物貓,是一種蘇格蘭折耳貓。也有老廈門人認為,它們有可能是用于避邪的石敢當。
“它們只是我拿來裝飾用的吉祥物,就是為了好看。”庭院的主人許先生揭開了謎底。這兩只“神獸”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他的同學在鼓浪嶼工藝美院有一些雕刻藝術品,他覺得這兩只“神獸”長得“四不像”,憨厚可愛。這對“神獸”已在鼓浪嶼上“賣萌”了約20年。
除了這兩只外,附近的筆山路17號之一的庭院門口有一只“神獸”,筆山路17號庭院內也有兩只“神獸”。這三只“神獸”總體上還是動物形象,“萌度”稍遜一籌。
【鏈接】
閩南民宅門前都有啥?
本報資深地理編輯盧志明表示,閩南人有很濃厚的石獅崇拜文化,門前的鎮宅之物許多都與獅子有關。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石敢當是用來避邪的。石敢當通常在房子的門口,一般都是因為庭院的門或房屋主體對著大路,閩南民間認為,邪氣只能直行不能拐彎,這種情況需要石敢當來避邪。除了簡單的條石刻制,很多石敢當上通常有一只形象比較卡通化的獅子,也有一些是浮雕型,鑲嵌在墻壁上的,八市附近小巷里的墻體上就有。
石獅子則是閩南民宅前常見的另一種鎮宅之物,是祥瑞的象征。與北方石獅子相比,閩南石獅子的毛更加張揚,更具精氣神。
在閩南民宅門前,石獅子和石敢當較為常見,而石鼓則較為少見。石鼓為鼓圓形石頭,一般擺放在門外兩端,兩側的“鼓面”通常都有花紋。“鼓”的下方通常還會有一只石獅子,在鼓浪嶼宮保第門口就有這么一對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