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城市更有魅力,什么樣的生活更具幸福?在同安,持續提升市民素質、城市品位、生活質量是不變的追求。近日,記者深入同安區各鎮街,探訪同安區如何把群眾對美好環境、美麗家園的期盼落在高質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項項舉措上。
“每個同安人都是主人翁。”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共建美好城市,離不開廣大市民群眾齊心協力積極參與。當前,同安區抓好專項整治工作中分管領域、分管部門、分管人員的責任落實,帶動群眾參與、激發群眾自覺,不斷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更加濃厚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氛圍,著力實現城市與市民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抓規范落實環境大提升行動
連日來,在洪塘鎮蘇厝村的村頭村尾,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每天早晨準時出現,身后留下潔凈的環境。走進村中,沿路不見垃圾堆積、土頭堆放,街邊立著村規民約以及衛生健康知識、應急救護知識等的宣傳欄,道路周邊水泥墻面則“變身”會講故事的“文化墻”。“普通話+閩南話”雙語音頻通過車載小喇叭循環播放,把文明理念的傳播融進日常。
“我們村是全國文明村,一定要對得起這個名號,不論是環境衛生還是村民行為習慣,都要保持高標準。”蘇厝村黨總支書記曾文委說,他們通過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巾幗志愿服務隊這三支隊伍,不斷激發群眾力量,共同助力村鎮環境大提升行動。
洪塘鎮以問題為導向,采取“日調度、日通報、日交辦、日督導”方式,緊盯關鍵場所,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實行黨員干部網格包片機制,嚴格定責到人。同時,以黨建為“黏合劑”,統籌整合派出所、執法中隊、交警中隊、工信局、城建公司等多部門資源,齊心協力開展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實現“單向發力”變“聯合驅動”。
抓整治、抓規范、抓提升,洪塘鎮蘇厝村、蓮花鎮蓮花村、五顯鎮上厝村等一批示范村應運而生,成為同安區各鎮街環境大提升的榜樣。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同安區累計清理3.9萬戶房前屋后環境衛生,修整農村公路兩側及空雜地雜草33.8萬平方米,綠化提升補植2600平方米。
抓精細 推進“5+4”專項整治行動
項目化分解難題,精細化深入治理——當前,同安區持續開展“5+4”專項整治行動,各級各部門立足自身,縱深投入不同板塊整治。所謂“5+4”專項整治行動,是指同安區在深入推進全市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場秩序、公共設施、村鎮環境等五大專項整治行動的基礎上,同步開展空中纜線、電動自行車、老舊小區、城中村四個專項整治行動,補齊短板弱項。
“思想上要緊起來,行動上要實起來,機制上要活起來。”近日,同安區舉辦市容市貌專項整治協調組動員部署會,同安區城管局負責人表示,全面動員、全面攻堅、全面覆蓋,每個人守好自己的責任田,做到“定人、定崗、定標準、定實效”的要求,把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同安區市容市貌專項整治行動如火如荼。
道路面貌煥然一新。交通秩序專項整治方面,同安區充分利用科技平臺,建立網格化管理機制,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線上與線下協同的方式,查處交通違法。而在道路設施方面,今年以來,修復公路路面坑槽575平方米、人行道磚57平方米、隔離護欄168米、示警柱122根,施劃標線3153平方米,完善標志36面,修剪綠化遮擋標志2處。
城中村擺脫了“臟亂差”的固有印象。在祥和街道西湖社區,口袋公園新建停車場;在祥平街道鳳崗社區,修整路面,更新社區硬件……一批樣板示范村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據了解,同安區已初步完成36個試點村第一輪整治工作,每個村居還建設了一條試點示范段,累計投入約1.2億元。
與此同時,空中纜線進一步規整,全區5個全國文明村主要路段及沿線目視范圍均已完成通信線路纜線規整工作,總長度約1.4萬米;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采取“一日一碰頭、半日一聯合巡查”工作方式聯合進行專項整治,針對食品安全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公共設施進一步更新,324國道、同集路沿線整治,銀蓮路“白改黑”整治,城區五個片區交通“微循環”等多個項目改造提升……(記者 林健華 通訊員 楊心亮 黃靜怡 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