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長皮疹或皰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資料圖片)陳淑君攝
據廈門商報報道 “我兒子手腳起了一粒粒疹子,老師擔心是手足口病,建議先在家里治療,別去上課了?!弊蛉?,市民黃先生撥打商報熱線8080000說,他家住東浦,5歲的兒子讀幼兒園大班。從上個月起,兒子所在班里已經有三四個同學被確診患了手足口病,家長們都很緊張。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情況。
全國手足口病高發
記者從衛生部門獲悉,今年上半年以來,廈門市手足口病發病數呈上升趨勢。
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國手足口病發病數、重癥數較去年同期上升明顯,已進入疫情高發期。繼3月26日發出《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手足口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后,4月28日衛生部、教育部再次聯合發出進一步加強該病防治工作的通知。4月份福建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中,共報告丙類傳染病發病11455例,其中手足口病報告發病數居首,并且出現了3例死亡病例。
“每年5月到7月、10月到12月都是手足口病發病高峰期?!笔行l生局疾病預防控制處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市手足口病防控指標處在正常水平,發病率僅全省的一半。
幼兒園小學要晨檢
據悉,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報告管理的丙類傳染病。因為病毒種類多,且沒有針對性的疫苗,容易傳播。最好的防治措施就是堅持晨檢和學校消毒制度,做到及時發現病患。
記者了解到,今日,市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將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市幼托機構、小學建立手足口病晨檢和日報告制度,以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
相關部門要求,各類幼托機構要保持幼兒活動場所良好的通風,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衛生用具、餐具進行清洗消毒,定期對活動室、寢室、教室、廁所、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除了保證食品衛生和環境衛生外,各類幼托機構、小學要認真落實每天晨檢、每日報告。晨檢時,主要檢查幼兒和小學生的體溫、手足和口腔等部位是否存在皮疹與潰瘍。如發現可疑病例,要立即通知家長帶其到醫院就診,并向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院報告。托幼機構和小學的保育員、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若發生發熱、手足口皮疹與潰瘍,也要立即暫停工作,及時就診。
應對 11家定點醫院收治
廈門網-廈門商報訊記者了解到,為防治手足口病,我市將在二級以上醫院兒科全面實行預檢分診制,專門辟診室接診疑似手足口病患者,以杜絕交叉感染。
全市設立11家定點收治醫院,分別為: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市第二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三醫院、翔安區同民醫院、廈門長庚醫院、廈門蓮花醫院、廈門前埔醫院、海滄新陽醫院等。其中,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危重癥定點醫療機構。一旦出現危重癥患者,將及時由市級專家組確診,開展救治。
通知要求,各級醫療機構門診要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配備有一定臨床經驗并經過防治手足口病專業知識培訓的皮膚科、兒科、內科醫師,對發熱患兒進行仔細甄別,發現可疑患者及時引導轉診、就診,不得推諉、拒診就診患者。發現手足口病患者時,醫療機構要在傳染病報告卡中填報。實行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必須在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未實行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應于24小時之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提醒 5歲以下小朋友是防控重點
據廈門商報報道 衛生部門表示,5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發病高峰期。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比較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被污染的手以及其他日常用品傳播。
作為常見傳染病,手足口病在嬰幼兒和兒童中普遍多發,5歲以下小朋友是防控重點,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成人一般不發病,但也能被感染,也會傳播病毒。
專家指出,大多數手足口病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長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得了手足口病后,絕大多數患者7天—10天即可自行痊愈,不會留后遺癥,皮膚上也不會留疤痕。只有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并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不過,家長不用擔心,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患兒可痊愈。
癥狀 發燒皮疹應就醫
手足口病發病前一般沒有明顯的癥狀。
患兒感染后,多是突然起病,一般會發熱38℃左右,發熱一兩天后,在口腔、手足、臀部會出現皮疹,或出現口腔黏膜皰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
由于口腔潰瘍會伴有疼痛,患兒往往會流涎、拒食。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感冒樣表現。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會下降,皮疹消退,病情好轉。
專家提醒,發現孩子發燒、有皮疹盡快到就醫。孩子患病后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以免傳染他人。患兒家長應使用肥皂、84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孩子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純杭S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劑或漂白粉消毒。衣被要在陽光下曝曬,室內要保持通風換氣。
10招可以有效預防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加熱后再食用。
3.家長要經常給孩子居住的房間通風換氣。
4.盡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盡量避免讓孩子接觸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5.要注意孩子的營養合理搭配,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曬太陽,增強免疫力。
6.注意家庭室內外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曬。
7.家禽、家畜要圈養,避免人畜混住一處,要避免讓兒童與家禽、家畜直接接觸。
8.家長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盡早送醫。
9.幼托機構要做好晨檢,發現疑似病人,應及時送醫。
10.幼托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記者陳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