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偕夫人布麗吉特一同在北京參觀故宮。 記者 卞正鋒 攝
“進宮”跨過7道門檻
記者走近故宮志愿者群體 應聘者需對傳統文化感興趣
在央視熱播的《國家寶藏》節目中,故宮博物院請志愿者作為“護寶人”,代表故宮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舞臺,受到全國億萬觀眾的矚目。節目播出后,很多觀眾對故宮志愿者這個崗位充滿了敬仰和好奇。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故宮志愿者呢?近日,北京晨報記者走近這個特殊群體,發現這里既有90后年輕學子,又有50后叔叔阿姨,是一個幾代同堂的大家庭。據了解,要想進入故宮志愿者這個大家庭,需要跨過七道考核的“門檻”。》》故宮跑是什么意思
七項考核 難度逐步升級
據故宮博物院宣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故宮每年都會向社會公眾發出招募申請。2017年招募了50人,未來每年也會按照30人以上的規模進行招募。要成為一名志愿者,需經過一系列考核,但最重要的是要對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興趣,能夠有固定的時間參與到志愿者服務當中。
2017年故宮志愿服務“定崗全勤獎”獲得者王強輝,是一位工作繁忙的外企高管,他克服了很多困難,每周六上午都堅持到故宮完成兩個小時的講解服務。
回首自己成為一名故宮志愿者的歷程,王強輝總結出了七項考核內容。首先是網上報名,應聘者要準備一份能夠打動故宮的簡歷。這像找工作一樣,簡歷需要精心準備。第二項是簡歷篩選。第三項是筆試。第四項是面試。第五項是試錄取后的崗前培訓。第六項是上崗前的講解考核。第七項就是在通過考核之后,定時定崗地完成志愿者服務。王強輝感覺,這七項考核難度是逐步升級的。最難的一項還是在于志愿者能否克服種種困難一直堅持下去,保住故宮志愿者這個神圣崗位。》》故宮2018開放區域將超80%
幸運入選 “進宮”也靠緣分
志愿者孫楚格和楊博雅是兩位90后女孩兒。2017年8月上崗,是故宮志愿者大家庭中最年輕的一批。談起自己入選的經過,她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詞,就是“緣分”。
兩人是同鄉也是同學,目前在北京一所大學讀環境設計專業研究生,住在同一個宿舍。2017年3月底,孫楚格準備利用短暫的假期回遼寧老家探親。就在火車上,她打開手機看新聞,意外看到了故宮招募志愿者的啟事。
“我大一時第一次進故宮參觀,那時候就覺得特別震撼,自己所學專業又與藝術相關,當時被故宮的建筑和展出的文物深深吸引了。那時就想,如果能經常進到故宮里面就好了。”孫楚格說,看到招募啟事后,自己非常興奮,趕緊給留守在宿舍的楊博雅打電話,一起發送簡歷報名。
楊博雅同樣深深地迷戀著故宮。她小時候經常逛沈陽故宮,特別喜歡看那些宮殿的紅墻琉璃瓦。在看到北京故宮后,便是更大的震撼。當接到孫楚格的電話時,她毫不猶豫地同意一起報名。“我們趕緊準備簡歷,發送到指定郵箱,那時距離招募截止時間只剩下1個小時了。”楊博雅說,她和孫楚格真的太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