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燈戲、楚風鑼鼓
尋訪地:大街小巷、太尉廟、上市廟
長壽鎮(zhèn)的壽星多,除了水和空氣,應歸功于長壽鎮(zhèn)人會自己找樂子。在藍墨水的上游,離屈子祠和杜甫墓都不遠,吟詩作對于長壽鎮(zhèn)人是小菜一碟。1990年就成立了詩書畫協(xié)會,是中華詩詞之鄉(xiāng)、楹聯之鄉(xiāng)。詩書畫使長壽鎮(zhèn)人氣定神閑。皮影戲、花燈戲、楚風鑼鼓又讓長壽鎮(zhèn)人通達樂觀,享受生活。
新浪旅游配圖:皮影戲演出舞臺圖:肉頭阿咚的新浪博客
夜幕降臨,上街的燈亮了,下街的燈也亮了。整個長壽鎮(zhèn)就熱鬧起來了。笑聲不斷的是在看花燈戲,一出《耍金扇》,兩男一女,煞是熱鬧,唱腔是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平江方言,外地人多半只聽得懂“四哥”、“妹子”等稱呼,但那股滑稽詼諧是看得懂的。誰家辦喪事,楚風鑼鼓少不了。這種五人組合的打擊樂,長壽鎮(zhèn)獨有,相傳為春秋時期所創(chuàng),共有288種槌頭鼓法。最先是邊鼓邊唱的,現在已經沒人會唱了。
新浪旅游配圖:皮影掠影圖:肉頭阿咚的新浪博客
長壽鎮(zhèn)的很多夜晚是屬于皮影戲的。與別處不同,這里的皮影戲在廟里演,廟就在小巷里,抬腳就到。太尉廟一周演三次,上市廟暑假天天演。一般是誰家孩子考上大學了,花200多元請一出皮影戲,請大家來看,“還發(fā)煙”。在平江的廟里看皮影戲,絕對是獨此一家的享受。燈光影影綽綽,身后的菩薩有著曲折的來歷,兩邊“四大天王”神情生動。幾根竹竿一搭,三塊紅布一蒙,中間一塊白棉布就成了寬銀幕。別處的皮影戲班必得三人,敲鑼鼓一個,司京胡與嗩吶一個,耍皮影的一個。長壽鎮(zhèn),兩個人就夠了。
新浪旅游配圖:近距離接觸美人坯子圖:肉頭阿咚的新浪博客
一人敲響開場鑼鼓,一人吹響嗩吶,一出《徐庶薦賢》就開演了。那些小人兒一貼近銀幕,燈光照映,身動影隨,一出三國的故事就活了。為何兩個人能發(fā)出那么多聲音?有人好奇地掀開紅布。原來他們一人左手操鈸,右手持槌,身前架一鼓、一鑼、一鐺,手、腳、嘴全都不閑;另一人既演奏樂器,又甩皮影。這些影人兒約一尺高,全是自制的,竹簽子一提便搖搖晃晃,手中還拿著刀槍劍棒。
新浪旅游配圖:演出背后的故事圖:肉頭阿咚的新浪博客
看完皮影戲,長壽人快活地散去,留下廟里的菩薩守夜。
》攻略
自駕路線:
平江縣長壽鎮(zhèn):從長沙出發(fā),上京珠高速——“平江”出口下,進入S308,過牛車灣進入G106——直行14公里左轉進S308,直行上東風橋,過太平塅即到。湘鄂贛蘇維埃舊址:從長壽鎮(zhèn)出發(fā),正西方向行駛,沿S308行駛1.3公里左轉,繼續(xù)行駛50米后即到。仙姑巖:從長壽鎮(zhèn)出發(fā),沿S308行駛約1.2公里后左轉進入X003,1.9公里后左轉繼續(xù)行駛1.5公里即到。方氏宗祠:從長壽鎮(zhèn)出發(fā),正西方向行駛,沿S308行駛700米后右轉進入X003,繼續(xù)行駛5.5公里到達。
三湘美食:
炸肉、黑酸菜和五香醬干
普天之下,好像只有長壽鎮(zhèn)人把酒席、筵席叫情席,操辦酒席叫“候飯”,對方上門祝賀,叫“領情”。情席上一般有一道長壽炸肉,用石磨磨的麥粉,加雞蛋和泉水攪成面糊,再摻入花生籽大小的肉丁,炸成金黃色的蜂窩狀,又香又脆。情席上還有一道別處沒有的黑酸菜,長壽有兩萬畝油菜,油菜籽炸成菜油,油菜的嫩葉就做成酸菜,在春天的陽光下,姑娘嫂子大爺大娘們選一處開闊的地方,把油菜葉切得碎碎的,鋪在一張張草席上曬干成黑色。再用油一炒,一股田野的清香撲鼻而來。
長壽鎮(zhèn)還有一種名聲在外的特產五香醬干,以前是貢品。看上去烏黑發(fā)亮,薄薄的,用雞湯煮過,香油漬過,捏一片丟進口中,多嚼幾下,咸、麻、香,全涌上舌頭,如果再蘸點自制的辣椒油,更是妙不可言。
傳說:
長壽鎮(zhèn)古稱“古江州”。宋朝寶佑年間,這里出現三位百歲老人:張袁氏(106歲)、鄧黃氏(103歲)、魏測(100歲),縣官王有先認為在他的管轄地出了三個“人瑞”,是國家之祥徵,具表奏朝庭。皇帝聞之,龍顏大悅,立即封此地為“期頤里(又名長壽里)”,并賜國宴。“長壽”的地名也就因此而來。
元末還有一個關于長壽老人的傳說。一位叫翁伯文的老人,在180歲慶壽時恰逢劉伯溫途經此地。老人記起:“我在百歲壽辰時,有一游方老道贈我一個錦囊,說日后一位叫劉伯溫的人來再打開”。劉伯溫接過錦囊,里面是四句偈語:“壽高三甲子,眼觀九代孫,若問送終子,浙江劉伯溫”。念完偈語,老人即含笑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