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世界邊緣的激情
這是一種即興雙人舞。這種舞蹈的目的不是表現身體的美,像芭蕾或現代舞;它追求的是一瞬間的感情。這種舞蹈能在3分鐘內告訴你一個人的一生。他的憂郁、激情、暴力、溫柔而孤獨的命運。它要求你和另一個人共舞,和愛情一樣;但終究,跳出的卻只有你自己。
探戈
這種舞蹈和布宜諾斯艾利斯有一個相同的名字:探戈。
想要了解探戈,我們必須先認識一個名叫RicardoGüiraldes的阿根廷作家。他于1886年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遠遠沒有同鄉博爾赫斯出名,但是沒有他,探戈的歷史便要改道而行。
我們的這位Güiraldes先生是個非常幸運的聰明人,他是一個非常富裕的貴族地主家庭的次子,這意味著他不但有花不完的錢,還不用擔當承擔家業的責任。于是他從小便和家人旅居歐洲,6歲時已經會說流利的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稍年長些,他開始試著經商,結果證明這位公子哥還有明智的商業頭腦。1910年左右他像當時所有的富家子弟一樣,決定當一名體面的作家,定居巴黎。很快,他便在巴黎上流社會的沙龍中如魚得水,成為一名討人喜歡的、愛好文學的花花公子。有一天,他想起自己的故鄉,于是寫了一首名叫《探戈》的詩,拿到一所著名的沙龍中朗誦,并即興跳了一段。
出乎Güiraldes意料的是,一夜之間,從沙龍貴婦到賣花女郎嘴里都念起他的詩,所有巴黎人都迷上了這種叫“探戈”的拉丁美洲的舞蹈。探戈像一陣旋風席卷歐洲,阿根廷Bandoneón手風琴聲飄揚在大街小巷。這讓千里之外的阿根廷本土貴族大跌眼鏡,要知道,探戈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都未能進入大雅之堂。
不過這不僅僅是Güiraldes一人的功勞。在20世紀初,阿根廷是全球第七富裕的國家,人均收入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4倍;富裕家庭把孩子送往歐洲是當時的風尚,或者去上大學,或者是純粹地游山玩水。這些公子小姐們幾乎每個都是探戈好手,他們逃離了家庭的束縛(在阿根廷的豪華舞廳中可不允許跳探戈),終于得以在巴黎的上流社會跳貼胸的探戈來,這也是探戈風靡歐洲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