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館是中國第一座天文館,館內有直徑23.5米象征天穹的天象廳,中間安裝精致的國產大型天象儀,可表演日、月、星辰、流星彗星、日食以及月食等天象。除此之外,還根據不同層次的青少年學生經常性地組織舉行天文講座、天文培訓、天文奧賽、知識競賽和天文科技夏(冬)令營等各種科普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所屬區域:北京市西城區
適合人群:所有身體健康人群
適合天數:1天
游玩特色:科學教育 親子游 4D影院
NO.1北京天文館玩什么
北京天文館是中國第一座天文館。位于北京西直門外。1957年9月建立。該館有直徑23.5米象征天穹的天象廳,中間安裝精致的國產大型天象儀,可表演日、月、星辰、流星彗星、日食以及月食等天象。能容600人觀看。門廳正中有反映地球自轉的傅科擺。西側展廳陳列天文知識展覽,東側演講廳經常舉行學術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學知識報告。庭院中有兩座天文臺,其中一座裝有口徑13厘米的望遠鏡,觀眾通過它觀看月亮、行星、星云、星團,白天觀測太陽黑子。
北京其他旅游景點》》
》》慕田峪長城旅游攻略 》》明十三陵旅游攻略》》北京故宮景點介紹
北京天文館還使用此鏡進行研究性記錄,參加全國太陽黑子聯合觀測項目。另一座是色球望遠鏡天文臺,應用色球望遠鏡觀測和拍攝太陽色球層的變化。西側還有天文廣場,陳列室外觀測儀器,供觀眾觀測。該館辦有《天文愛好者》雜志及與紫金山天文臺合編的《天文普及年歷》雜志等。位于北京東城建國門立交橋西南的北京古觀象臺歸北京天文館管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觀象臺建于明正統七年(1442),陳列清代8件巨型銅質天文儀器: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天體儀、紀限儀、象限儀、地平經儀、地平經緯儀和璣衡撫辰儀,體態生動,工藝精湛。古觀象臺還包括紫微殿、晷影堂等附屬建筑。古觀象臺主臺下面開辟為三層的空心大廳;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展廳和紫微殿、東西廂房以及晷影堂,陳列有《中國古代天文成就展覽》,還有清代康熙書寫的“觀測唯勤”和乾隆的“觀象授時”題匾。紫微殿前置有簡儀、渾儀的三分之一模型,院中安置正方案儀表。晷影堂前豎有銅質圭表。
特色看點
青少年教育基地
北京天文館由兩部分組成,該館分A館和B館兩大部分:北京西直門外的北京天文館(簡稱西館)和北京建國門內的北京古觀象臺(簡稱東館)。北京天文館和北京古觀象臺同時被北京市命名為“青少年教育基地”。
A館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開放。總建筑面積約7000平方米,主要開放設施有天象廳;展覽廳;影視報告廳和大眾天文臺。A館天象廳于2008年7月11日改造后重新開放。內設400席座位,廳內安裝德國蔡司9型天象儀,美國Sky-Skan公司的全天域數字投影系統,和4臺輔助激光投影器,4臺噴霧發生器以及13.1聲道的環繞聲系統。這樣的超級組合,使北京天文館天象廳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天象廳之一。西展廳為《玩轉星空》展覽,東展廳為《伽利略望遠鏡--改變世界的工具》展覽。
新館于2001年底在天文館原址上動工興建的,總建筑規模20000平方米,已于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開放。主要的公共開放設施有:數字化宇宙劇場、3D動感天文演示劇場、4D動感影院、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眾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宇宙劇場,容量200席座位。引進國外先進的數字化天文放映設備,它由大型圖形工作站和ADLIP激光投影設備組成,能生動形象地演繹壯麗的星空景象和人類探測太空的壯舉。3D和4D動感天文劇場,其容量分別為48席和196席座位。這兩個劇場的演示功能是對宇宙劇場功能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它們以其強烈的動感、特殊的視聽合成效果為觀眾營造出很強的臨場感、震撼力氛圍。
太陽展示廳,展覽面積300米,以展出太陽和太陽系內容為主。主要展項內容有從太陽真空望遠鏡觀測接收而來的1.8米太陽白光投影像;174毫米手描太陽黑子白光全日面投影像;艷麗多彩的太陽光譜投影像;太陽白光、太陽色球全日面和太陽局部活動區的CCD電視圖象等。北京天文館設施包括天象廳,門廳,展覽廳,報告廳,天文臺等。北京天文館是中國乃至亞洲大陸的第一座大型天文館,目前仍是大陸唯一的大型專業天文館。2004年12月12日,北京天文館新館落成,設施包括數字宇宙劇場,3D影院 ,4D影院,太陽展廳等。
以“快樂探尋宇宙奧秘”為主題的新館二期展覽也于2006年7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本次展覽分為15個展區,展示內容十分豐富。大眾天文臺,內置一臺口徑為40厘米的光學折反式天文望遠鏡。主要用于和滿足觀眾、青少年學生對天文觀測與教學實踐活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