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電梯卡人比去年增2倍
泉州15歲電梯達700臺
每天都有電梯步入老年
炎平/制圖【十五年大限】
記者從泉州市質監局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泉州3萬多臺電梯中,乘客電梯2.1萬多臺。而乘客電梯中,居民小區電梯9742臺,占近一半,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電梯并沒有強制報廢的規定,但通常來說,15歲的電梯就是老年電梯了,問題頻繁,包括設備老化,控制方式弱化,能耗高,因此帶來投訴率高、維修成本高等問題。
泉州目前,近700臺已達15年的使用年限。“泉州的電梯小區,是從2002年前后密集出現的,再過兩三年,泉州大量電梯會迎來15年這個大限,集中老齡化。”多位業內人士稱。也就是說,未來這兩三年,泉州可能每天都有數臺電梯加入15歲的行列。
2011年施行《福建省電梯安全管理辦法》規定:電梯使用15年時,使用單位應委托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安全性能技術評估,后者提出繼續使用、維修、改造或報廢的意見。
據不完全統計,泉州700多臺老齡電梯中,僅200多臺進行了安全評估。評估后,基本上是要求進行維修和改造,部分情況良好的可繼續使用。
福州市和廈門市,高層住宅自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迅速增加,老齡電梯比泉州更多。省特檢院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福州502臺15歲電梯實施安全性能技術評估,其中7臺被判定需報廢。
可以預想的是,恒祥大廈電梯面臨高額大修費的“今天”,不久后就是其他電梯的“明天”。
【事故頻發】
關于電梯故障,泉州消防并未做專項統計,而是做了“設備故障救人”的統計,其中最大宗的設備故障,仍然是電梯故障。數據顯示,2011年施救138起;今年處警達460起,其中電梯警情占400起。
在泉州市消防支隊,記者逐一統計了今年電梯故障的具體數據。去年前11月,消防因電梯故障出動救援108起,共解救98人。今年截至12月12日,消防接全市電梯事故報警400起,其中出動處置152起,救出270多人。同比增加近2倍。
在今年的這400起電梯困人事故中,最頻繁出現的是泉州美仙山小區。數據顯示,該小區有記錄的報警就有16次,15號樓就有3次卡人報警記錄。
【最老電梯】
20歲老電梯的體檢報告
一些老舊電梯反而老當益壯,被視為榜樣。
泉州地面上最早的一批電梯,運行超過20年。其中,上世紀90年代初交房的遠太大廈,是泉州最早的高層樓房之一,所使用的幾臺直梯都是進口三菱品牌。
遠太大廈電梯提供的經驗,是“三位一體”:樓房、物業和電梯公司屬于同一集團。
“以前請其他公司來維保,我們也安排懂電梯的人對接,全程跟隨,監督有沒有維保到位;維保公司更換配件,我們也要先評估;幾年前我們還自己成立電梯公司來管理。”泉州市遠盛電梯公司副總經理陳迦南說,物業對電梯的專業化,配備專門電梯人員,是解決電梯問題的一個方向。
相隔不遠的蟠龍大廈,電梯運行也超15年了。“我們今年才接手,什么要修,什么要換,我們工程部會隨時關注。”南方物業蟠龍大廈管理處的蔡主管說,與維保公司簽訂維保合同,并不意味著放養電梯。蟠龍大廈沒有公共維修金,未來幾年怎么辦,物業還要與業委會接觸討論。(海都記者 李秋云 張凱航 邱也栩 陳志堅 呂波 實習生 王菁璟 編 輯 陳秀洪 楊炯 視 覺 葉炎平 肖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