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在輪椅上哭泣,吳錦秀耐心地安慰他
兒媳常年臥病在床,杜鳳悉心照料她
閩南網1月10日訊 1月8日早上7點多,66歲的杜鳳,像往常一樣,打著手電筒,給癱瘓在床的二兒媳端屎接尿。
杜鳳的家在洛江馬甲鎮二甲村,8年來,家里連遭變故,丈夫去世、兒子嫌家貧出走,只留下杜鳳守著智障的兒媳和孫女,辛苦地挨日子。如今,二兒媳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年近古稀的杜鳳既要伺候親人,又要為生計發愁。
在洛江,還有許多像杜鳳一樣的貧困母親。她們是家里的頂梁柱,她們的家人或病痛,或傷殘,或死亡。縱使家已破敗,她們依然默默扛著困苦與磨難,向社會傳遞愛的正能量。
連日來,“泉州領袖動力LP2愛心團隊”(下稱“LP2團隊”)組織募捐,用于資助洛江50名貧困母親。1月12日,“LP2團隊”還將在洛江雙陽安置房一號廣場組織義演,置辦年貨,讓母親們過個好年。
1月8日,在“LP2團隊”隊員指引下,本報記者走進洛江4位貧困母親的家庭,希望讓更多的人關注這個弱勢群體。
名片1
杜鳳,66歲,馬甲鎮二甲村
喂飯把尿細心照料兒媳孫女
村里,一棟不起眼、暗黑透風的石頭房,就是杜鳳的家。8年來,她就在這里,獨自守著兩個不懂事的親人。
一大早,12歲的謝玉英站在門口傻笑了一陣,走進廚房,將奶奶杜鳳剛洗的4個地瓜,亂扔一地,還把犁鏵放在地上,然后又跑出去了。
此時,杜鳳正打著手電筒,在房間里給兒媳婦黃菊珍把尿。尿騷味滿屋,前兩天下雨漏下的雨水,還積在門腳。
杜鳳說,她有3個兒子,1個女兒早已出嫁。黃菊珍是二兒媳,夫妻倆都有智力問題,生下的孫女謝玉英也是傻傻的,一直在家沒有上學。
杜鳳家貧,這8年,更是連遭不測。先是小兒子、丈夫雙雙離世;接著,大兒子嫌貧離家,一去不知所終;后來,二兒子外出打零工,杜鳳就成了家里唯一的正常人。去年年初,黃菊珍癱瘓,杜鳳感到壓力倍增。她說,以前,耕田種地砍柴啥的,黃菊珍還可以幫她,現在不行了,農活和家務活,都得獨自操持。
除了田里的一些收成外,一家人基本靠低保度日。為了省錢,家里早已不再用電。墻上的舊掛鐘上,纏滿了蜘蛛絲,幾年沒裝電池了。
杜鳳說,人老了,撐著家過一天算一天。“大家有稀飯吃就很好。”杜鳳的眼睛有些濕潤,她說不知道還能照顧兒媳和孫女多久,“沒辦法,命里遇上了”。
名片2
蘇麗敏,37歲,萬安街道橋南社區
帶著疾病她獨自拉扯兩幼女
3年前,丈夫突患腦瘤,蘇麗敏東拼西湊湊了20多萬,但治了1年多,丈夫還是去了。
現在,她帶著2個年幼的女兒,住在昏暗的石頭房里。這屋子房齡已近百年,窄小潮濕,冷風灌進來,讓人直打哆嗦。“我跟嫂子一起住,一人一間屋,也還能彼此照應一下。”蘇麗敏有些靦腆。
小女兒出生后,蘇麗敏的后背腫一塊,莫名其妙地駝了。丈夫在世時帶她就醫,醫生說是骨頭畸形斷裂,手術也不一定能治好。蘇麗敏沒有繼續治療,一到風雨天,后背就鉆心地酸痛,再也沒法干重活。現在,家里沒有地種,她只能靠手工活掙錢,能做多少是多少。
丈夫去世時,女兒還小,不懂爸爸不會回來了。現在,大女兒念小學、小女兒讀幼兒園,孩子們漸漸懂事,也不會再頑皮。平時,姐妹倆會乖乖在家看電視,從不吵鬧。
如今,母女三人還擠在一張床上,靠墻的縫隙塞滿衣物,蘇麗敏笑著說,“這樣能擴大床的面積,孩子喜歡翻身,才不會掉下去。”
提到將來的生活計劃,蘇麗敏有些憂愁,“我也不知道,只要孩子能平安長大就好,再苦的日子還是得過下去呀”。
名片3
彭月華,42歲,萬安街道橋南社區
丈夫去世她做數份兼職養家
丈夫是漁民,家里的頂梁柱,11年前遭遇雷擊身亡。她還記得,出事那天下著大雨,漁船本不該出海。為了給剛出生的二女兒添些營養,丈夫還是冒雨出海了。
后來,她聽說,同去的漁船被雷擊,丈夫為了救人,自己也被擊中。當時,她正在家里帶孩子,聽到消息后昏厥過去,醒來后哭了整整一星期。淚流干了,她才晃過神來,看見兩個不經事的女兒,她告訴自己,一定要像丈夫一樣堅強。
丈夫死后,彭月華在萬源小區做清潔工作,干了11年。要撫養兩個女兒,錢不夠花,她就在別處做兼職,打掃大樓衛生。橋南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說,彭月華很堅強,也很勤快,鄰里有時會叫她去清掃衛生,給她一些辛苦費。
兩年前,彭月華還住在危房里。社區干部說,每遇到臺風天氣,他們都會將彭月華一家,安排到社區大樓里。如今,在娘家人的幫助下,彭月華終于住上了安全的房子。
母愛的滋養也感動了兒女。彭月華說,小女兒讀初中了,大女兒去年初中畢業輟學了,說媽媽很辛苦,自己先去一家公司做文員,攢足學費后,再去讀一個中職學校,學一門專業,找一份工作。
名片4
吳錦秀,43歲,馬甲鎮彭殊村
夫兒重病她呵護他們如孩童
下午1點多,吳錦秀的丈夫坐在輪椅上,手腳都動不了,聽到妻子聊起家里的不幸,他嘶聲地哭了起來。“他聽得懂我的話,已經進步很多了。”吳錦秀一邊喂飯,一邊念著“不哭不哭”,像哄著孩子一樣。
丈夫原來是司機,他出事前,吳錦秀在家里種地,照顧患有軟骨癥的大兒子。大兒子是養子,今年18歲,行動不便,智力也沒發育完全。吳錦秀說,孩子出生5天就被棄,看著可憐,她就抱回來養。后來,查出孩子有先天軟骨癥,越長越畸形,夫妻倆也沒放棄。只是,孩子到現在,也沒叫她一聲“媽”。
2009年,丈夫突發腦溢血,癱瘓后,家里的擔子全撂給了吳錦秀。吳錦秀說,現在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她替人縫補衣服,每月最多300多元。“要照顧大的和小的,有時候光是喂飯就要2小時,一整天下來只能縫上2小時,賺不了多少。”吳錦秀無奈地說,她還有一兒一女,女兒在外打工,小兒子初中輟學,在家幫她照顧丈夫和兒子。現在,她還看些小孩子的故事書,講給丈夫聽,丈夫有時候還會笑出聲。
“命運捉弄人啊,”吳錦秀嘆氣,丈夫一聽,又開始嘶嚎,“沒事,沒事,會好的。”擦著丈夫臉上的眼淚,吳錦秀笑了笑,有些苦澀。
公益募捐
今年1月1日開始,在“關愛貧困母親募捐”活動中,“LP2團隊”10個成員,走訪了洛江區50位貧困母親(名單由洛江區婦女聯合會提供)。目前,他們在泉州市區各個主要公共場所,已募捐了近4萬元善款和一些生活物資。本月12日,他們還將在洛江雙陽安置房一號廣場組織義演。募捐所得的錢和物資,將平均分配到50個貧困母親手中。(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彭建文 林莉莉 呂波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