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區矯正的法治種子遇見暑期夏令營的成長課堂,會碰撞出什么火花?7月29日,豐州司法所組織旭山村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2025年暑期夏令營20余名小學生開展“社區矯正開放日”活動,送上一堂生動的社會法治實踐啟蒙課。
初遇時刻:
法治種子“種心間”
司法所長的開場像一把鑰匙,用通俗的話打開學生們的認知:“社區矯正就是幫犯錯的人改正,重新融入社會,做一個有益社會的人。”簡單幾句,讓學生們對社區矯正工作從“陌生”走向“好奇”。
解鎖功能:
社區矯正“看得見”
所長詳細介紹各功能區,包括社區矯正報到登記處、宣告室、心理咨詢室、學習教育室、解矯室等功能區域,并詳細講解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事項。
互動時光:
法律知識“聽得懂”
司法所工作人員的PPT解讀,搭配趣味問答,讓法律知識變得鮮活。圍繞社區矯正相關法律法規及日常法律常識設置問題,同學們搶答的熱情里,飽含著是對知識的渴望。拿到小杯子、小尺子獎品的瞬間,成就感與對法律的興趣在他們心中一起萌芽。
情景模擬:
刑罰執行“忘不掉”
為深化普法效果,司法所創新采用情景模擬形式,組織社區矯正工作者、“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現場還原社區矯正入矯宣告過程。莊嚴的宣告席、規范的宣誓詞、嚴謹的法律文書等真實道具,配合矯正小組人員與被宣告對象的角色扮演,讓學生們“沉浸式”體驗非監禁刑罰執行的權威性。
場景體驗:
學習教育“記得住”
一幅幅珍貴的圖片,一個個生動的鏡頭,見證華僑們的奮斗、發展的歷程。“豐州華僑歷史展覽館積累豐富的華僑歷史資源,是豐州鎮社區矯正教育基地...”參與《豐州志》編輯的陳宗成帶著學生們穿梭在展覽館中,一邊介紹著華僑史,一邊介紹著社區矯正對象的學習蛻變路。
此次開放日活動現場氣氛相當活躍,以生動形式播撒法治種子,讓學生們形成對“法治”與“社區矯正”的初步認知。活動既給學生們帶來互動的快樂,也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法律的威嚴。活動結束后,豐州司法所將持續推進社區矯正普法工作常態化,將日常工作與普法工作相結合,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法治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