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城市公共交通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公交事業的發展不僅政府重視,同時也牽動著普通市民的心。
就在前天,漳州正式吹響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號角,力爭通過3年努力實現這一目標。漳州市委領導也提到,由于市區公交車數量偏少、公共交通設施建設還沒完全到位,影響了漳州文明城市的得分,并提出下一階段將優先發展城市公交,逐步增加公交車輛,優化公交路線等配套設施。目前,漳州市有關部門已著手編制《漳州市中心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規劃》,預計年底將出臺。
漳州公交應如何更好、更快的發展?本報今起推出“城市文明公交先行”特別策劃,從管理、路線、基建等多個角度,梳理漳州公交事業發展狀況,也歡迎市民廣泛參與討論,獻言獻策。
如您對漳州公交發展規劃有何建議,可在新浪微博請@“海峽都市報漳州新聞”,也可或登錄漳州小魚社區發表您的看法。
優先發展公交,是關乎民生的大事
海都閩南網訊 最近,一場關于漳州否需要引進第二家公交公司的討論,正在漳州某論壇上演。這次討論,反映出市民對漳州公交事業的關注。
公交要先行,公交的管理需要不斷上新臺階。然而,公交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而事情,除了主管部門,它還涉及規劃、國土、建設、交警等部門多個部門,公交事業想要發展好,必須要有各部門的配合,這就需要一個健全的機制。
漳州市運管局公交車管理科科長林四平表示,當前最迫切的問題就是盡快成了建立起漳州公交優先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解決漳州公交發展的瓶頸問題。
【網友討論】公交公司一家獨大 能否引入競爭機制?
漳州城區公交事業如何發展,牽動了市民的心。日前,在漳州某論壇,有市民在網絡上發起是否引進第二家公交公司的投票,不少市民紛紛參與投票并發表自身的看法。
投票中的正方認為,現有的公交公司,管理落后,乘客投訴嚴重,壟斷經營,生存無壓力;且將部分線路承包給私人,影響乘客出行。而引入第二家公交公司,在政府分配新線路時,可對公交企業管理、服務加以考量;同時,一個城市多家公交公司,早已被許多大城市所采用,符合漳州未來城市發展需要。
而反方則認為,漳州目前城區較小,暫不需要太多的線路,如果引入第二家公交公司,必定會導致政府公共設施的投入增大及補貼的增加,造成資源上的浪費。
截至昨天下午5點許,該網帖有3000多次的點擊率,其中支持正方觀點有175票、支持反方觀點為5票,其中也不乏中立者。
市民王先生認為,公交事業的管理主要分為兩大塊,一大塊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行業管理,第二大塊就是公交企業自身的管理。行業管理主要是大方向上把握公交事業的發展,而更多細節管理還是靠企業。而在他看來,企業自身的管理很關鍵,而其中引入競爭機制是最不錯的做法,市民可以“貨比多家”,如此可以激勵企業尋找出路,而不是等著政府的財政補助。
針對市民提出引入第二家公交公司的建議,漳州市運管局公交車管理科科長林四平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時機還不是很成熟。他分析,公交公司本身是公益性質的,目前漳州市公交公司每年都在虧損,而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是不會愿意加入的。目前主要是采取公交企業標準化管理考核制度,不斷提高公交企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滿足市民的公交出行需求。
他說,公交企業標準化管理考核就是對公交企業的各種行為進行分數量化,比如車輛整潔合格率、服務設施完整率、發車正點率、車次完成率、乘客滿意率等等進行分數量化,量化的結果與年終發放補助款掛鉤,量化結果不合格的可能面臨停發或者少發補助款。
“運管局每月至少1次對公交企業展開抽查,抽查范圍不少于30%的線路、不少于10%的運營車”,而對乘客的滿意度,還將在年底向市民發放調查問卷進行統計。據他介紹,該制度已于年初開始執行,實行兩個月來,收效還不錯,乘客的投訴率已明顯降低。
【歷史沿革】:公司幾經重組合并 主管部門多次更迭
網友的討論,引起更多市民對漳州公交事業的關注。
漳州市公交公司成立于1975年,由于受市場等因素影響,公交車幾度停開,直到1995年,漳州市公交公司才以75部中巴車和4條公交線路重新開通,但也只是慘淡經營,當時公交公司由建設部門主管。
由于經營、管理不善,2007年,漳州市政府決定將公交公司與當時漳州最大的汽車運輸企業——長運集團合并,由長運集團全面接手公交公司的人、財、物和債權債務。
一名當時參與合并工作人員介紹,最開始長運集團只承包市公交公司的經營權,對公交發展有意見和建議,都要通過公交公司轉呈漳州市建設局審批。而合并后,可以更好地制定、調整公交經營發展事務。另外,以前長運集團每年要支付公交公司近百萬的承包費用,合并之后也可以省下來,投入公交運營發展。合并之后,漳州市公共交通公司名稱不變,仍享受各級政府扶持城市公交的優惠政策,由長運集團承擔城市公交的社會公益性責任,而漳州市建設局依然是行業主管部門。
“這是漳州公交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名工作人員說,因為有資金的注入,漳州公交一度快速發展,線路、車輛不斷增加。
然而城市不斷擴大發展也要求漳州公交行業管理不斷上新臺階。2010年12月漳州公交事業的行業管理職能正式由建設部門移交到交通部門。“交通運管部門長期從事運輸業的行業管理,有著一套較完整的管理辦法和經驗,有信心也有決心,把公交行業管理工作做好,促進漳州公交事業蓬勃發展。”林四平說。2010年年底,漳州市交通運管部門對漳州市公共交通行業進行調研并形成了書面報告。這份報告對漳州公交發展狀況作了一次詳細的梳理,歸列了漳州公交管理存在的種種問題:如公交企業對外承包、掛靠的公交車輛較多但是公交公司對外承包線路合同卻管理不到位,造成服務質量、車容車貌較差、不按時間、規定路線運營。隨意包車,群眾意見較大,投訴率高。
此外,在法規不完善的情況下,公交企業在公交線路調整、延伸、線路的新開通、公交車輛的報廢更新等工作,未向管理部門申請審核批準就擅自實行或先實行后申請等。
【部門呼吁】成立聯席會議制度 協調公交優先發展
為了提供公交企業的行業管理水平,去年底漳州市運管局專門成立公交車管理科,由原出租車管理科副科長林四平出任科長。
面對當前的公交行業管理,林科長稱需要克服的困難確實還很多。“公交事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中涉及交通、規劃、國土、建設、運管、交警等部門,需要多部門密切配合,而不是交通運管一個部門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從過去實際的操作上看,他認為,各部門配合還不夠密切,由此也導致了許多問題。
他舉例說,比如規劃部門在作規劃的時候,大型的小區或公共場所沒有將公共交通配套設施考慮在內,一旦建筑物落成,公共交通配套設施就無法及時跟上,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因此在他看來,交通局、運管局作為公交行業管理部門必須要有各部門的配合,而配合就需要一個健全的機制。
在梳理漳州發展的過去和參照其他城市發展的經驗,他認為最迫切的就是盡快建立起漳州公交優先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落實市政府2007年出臺的《漳州市優先發展公交的實施意見》,促進漳州公交事業的發展,把公交優先發展這一政策惠及于民。
“由市政府主要領導召集,市財政局、發改委、交通局、規劃局、國土局、建設局、運管局、執法局、市政府法制辦等為成員單位”,他說成立以后,凡涉及公交發展扶持政策、場站規劃、用地劃撥、建設等前期考察審核等工作,涉及多個部門管理職權范圍的問題,由聯席會議解決。(本網記者 蘇禹成 楊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