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那片原本郁郁蔥蔥的山林地,變成一片墓群
閩南網5月29日訊 昨日是清源山整治違法建墓領導小組給出的最后期限,仍有15座墓地無一人前往辦理遷墓手續,按照要求將面臨強拆。
泉州5A級景區清源山景區正面臨再一波墓地拆違。
剛過去的20天里,“清源山有人違建豪華墓”從現象被曝光,到墓群被發現,再到泉州市領導批示、要求對違建墓地“堅決清理、處置、打違”,輿論關注、執法力度不斷加強。目前,清源山管委會行政執法大隊聯合有關部門已拆除了其中11座,還剩下15座(本報5月7日起曾做連續報道)。
昨日,是清源山整治違法建墓領導小組給出的最后期限,按照要求,逾期沒有辦理手續、自行遷移的墓地,將會被依法強拆。但截至昨日下午5時記者發稿,這15座墓地,無一人前往辦理遷墓手續。清源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稱,今日會就這一情況進行匯總,上報市政府,確定具體解決方案。
26座違建墓群出現在清源山,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究竟是誰占的地?誰牽的線?誰得了利?據了解,針對部分居民、修墓人存在的交易問題,案件也已在調查當中。
【調查】一處被遺忘的“插花地”
被輿論聚焦的違建墓群,位于清源山二級保護區,一塊被當地居民稱為“插花地”的土地上。這里屬豐澤區東湖街道鳳山社區,但地形上與東湖街道仁風社區、華大街道新埔社區有交叉之處。陸續冒出26個違建墓,都是過去這一年里發生的事。
一個墓地,從選址到建成,加上民間“看風水、看時辰”之類的講究,至少要花去一個月時間,此前是否有被警告、制止過?
墓主:有專門的修墓人5個墓預收9萬元
“說起這個事,我就特別生氣,冤啊!”面對采訪,仁風社區居民潘某華說:自己并沒有破壞植被、林地,因為那邊本來就沒什么樹;自己白白花了一大筆錢,結果,修墓的人“沒有把地搞清楚”,導致這次墓被人拆。
這次清源山拆墓風波,第一個被拆掉的“活人墓”,就是潘家的。按照潘某華的說法,墓是今年農歷二月初二(即3月13日)正式破土的。包括九代祖先、父母、弟弟、弟媳四個遷移墓,加上他自己“血壓很高,住了幾次院,這次既然找墓地,就順便加了一個”,總共5座墓。“去看了一下,山上光禿禿的,都是石頭,是后來用土填平起來的”。
地是怎么找來的,潘某華說自己并不清楚,一切都交給修墓人仁風社區居民陳建成來辦,“聽說他修墓比較專業,但他不是專門干這個的”。前期預付款為9萬元,因為關系熟,就沒有打收據;修墓過程中,曾有“山主”出來阻止過,但經過協商,說是對方同意了,于是就繼續修建,直到這次出現風波。
記者多次聯系陳建成求證此事,問及向潘家收費一事,他并未否認,但不愿意詳說細節。
管委會:好幾個修墓人被要求接受調查
記者了解到,這次被集中曝光、整治的墓群,大多是在過去一年當中建成的,具體操盤者是修墓人。
仁風社區的一位干部證實說,“修墓”屬于很多仁風社區居民靠山吃山的“祖傳手藝”,很多人都會那么一點。
記者了解到,拆墓風波發生后,有好幾個修墓人,被要求到清源山管委會接受調查。經調查組確認,2011年以來,草邦水庫周邊二級保護區新建墓地共26座。其中一個仁風社區的黃姓工作人員,被指建有多座違規新墓。記者多次前往核實,均未找到本人,其同事告知記者,黃先生這段時間經常到清源山管委會接受調查。
修墓人所用的地,所有權歸鳳山社區鹿園小組集體,經營權已經承包給個人,因此,承包者被人稱為“山主”。
“山主”:承包“插花地”50年,每年1000元
“山主”叫謝建明,東湖街道鳳山社區鹿園小組居民。說起這次拆墓風波,他也很苦惱,在墓主家屬都不肯現身的情況下,輿論將所有矛頭都指向了他。
“土地是國家或集體的,個人頂多承包經營,誰敢賣地?”受訪中,謝建明不斷提及這塊林地的來源:他祖母在新中國成立前購買了這塊地,20畝,后來土地改革,被收歸集體;直到2008年,他向鳳山社區鹿園小組承包,50年,每年1000元。
鹿園小組的小組長謝先生,在電話中向記者證實了謝建明的說法。他補充說,在被承包出去之前,這塊林地的主要作用,是在逢年過節時,為村民蒸粿、做糕點提供柴火;協議并沒有具體規定要經營什么,曾經發現其他社區的人過來種龍眼,希望承包出去之后有人管理,維護集體土地的利益。
鳳山社區書記陳志明則告訴記者,這片林子是典型的“插花地”,同時也是典型的“瘦地”,沒有經濟開發價值;他認識謝建明幾十年了,他是個精明的商人,之所以承包這塊沒什么價值的地,“主要是因為他奶奶的緣故,想讓地又‘回’到子孫的手里”。
謝建明說,要不是這次風波,他幾乎都快遺忘了這片地。承包5年來,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栽過900棵速生林。
【疑問】誰能還原修墓“交易鏈”
墓已建成“山主”稱只能忍著
擁有林地實際經營權的謝建明,斷然否認了“同意修墓”的說法。“等我發現時,潘家四個死人墓都建好了,活人墓的地也平整出來,你讓我怎么辦?”
謝建明說,這里出現的所有的墓地,他即便知道,也都沒向清源山管委會或東湖街道辦事處投訴、舉報,原因是怕報復,寧可息事寧人,只求不再出現新墓。
謝建明不否認自己認識其中一部分墓主親屬,但這些人都是事后才找上門來,“墓已建成,我只能忍著,這種東西,哪敢隨便拆?”他甚至提出,愿意一個墓倒貼5000元,請墓主親屬把墓遷走。但是沒人同意這個“建議”,謝建明后來在樹上掛的警示牌,一度被人毀了兩次。
現在,謝建明最苦惱的就是,很多人用“山主都同意了,關你們什么事”來頂撞、阻止執法隊,“這等于是把我推出來做替罪羊!”他在接受、配合調查時,一直抱怨清源山管委會執法隊:那些修墓的人看到他,就收起工具一哄而散,但他一離開,又卷土重來;如果執法隊能經常巡查,他們還敢再修墓嗎?
調查組:
幕后交易已有一些線索和證據
記者了解到,針對部分居民、修墓人存在交易問題,已經引起調查組的重視。目前,案件還在調查當中,具體案情還不便透露。
“有一些線索和證據指向,但具體涉及多少錢、涉及什么人,現在也沒法說,要等案件組的調查結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次集中被曝光的26座違建墓地,已經都找到了修墓人和墓主親屬,其中超過一半違建墓地是同一個人修建的。
“憑良心說,修5個墓給9萬元,不貴。”潘某華說:兩人都已經認識幾十年了,這種交易也就沒有留下字據等憑證。
至于案件的查處,也面臨棘手之處。“要分兩種情況:一是林區治安案件,這個管委會有執法權;二是林區刑事案件,我們可以介入。”在派人參加過多次協調會之后,5月14日,泉州市森林公安局長黃海清告訴記者,違建墓地大多是一戶一個,或者一戶多個,但每個墓10多平方米,很難達到毀林地5畝以上、毀林木3立方米以上的立案標準。
“從實際情況分析,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依靠林業行政執法,管委會和屬地政府的執法隊伍配合好,才能形成長效機制。”黃海清認為,必須解決多頭執法難題,以免出現多方失管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