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明市反詐騙中心民警發現一種犯罪新動向:
犯罪分子利用有關媒介向公眾傳播互聯網二維碼掃描信息,用戶通過手機掃描此二維碼信息上網即進入犯罪分子設立的釣魚網站,一旦有客戶在該網站上用手機進行支付,客戶的個人信息、密碼、銀行帳號等都會被犯罪分子掌控,容易發生話費被盜、銀行卡款項被莫名劃轉等事件。
小小“二維碼”
二維條碼/二維碼(2D barcode) 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二維碼的起源是日本,原本是Denso Wave公司為了追蹤汽車零部件而設計的一種條碼。其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其優點就是高密度編碼,信息容量大、編碼范圍廣、容錯能力強,具有糾錯功能、譯碼可靠性高、可引入加密措施、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典型案例
2月1日,陳女士在淘寶網店里看中一件風衣。拍下后,賣家告訴她,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支付,可獲得店家送出的20元紅包。隨后,店家發來二維碼。陳女士用手機掃描后,手機就收到一條短信,通知她支付寶里的4000多元錢被扣走了。慌了神的陳女士趕緊報警。
民警讓陳女士拿著立案號,聯系支付寶客服凍結賬戶。警方調查發現,陳女士支付寶賬戶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為手機掃描二維碼后,被植入木馬病毒。不法分子通過木馬病毒截取手機短信,更改支付寶密碼,偷走支付寶內的資金。
二維碼是如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拿走我們的錢的呢?
二維碼的生成相當簡單,只要擁有一個創制模塊,稍微懂得一點技術的人就能制成一個二維碼,”專家說,先在網上下載一個“二維碼生成器”,找到病毒軟件的下載地址,復制該網址,粘貼到二維碼生成器,立即就生成了一個二維碼圖片。把這個生成的二維碼圖片,發到微博或網絡論壇,一個病毒軟件的二維碼就開始“流通”了。
詐騙手法
嫌疑人制作發放福利、商品降價等內容的二維碼時,悄悄將木馬病毒植入二維碼鏈接的頁面。受害人掃描二維碼后,嫌疑人盜取受害人的銀行賬戶、密碼等個人信息,進一步實施詐騙犯罪。
詐騙特點
犯罪嫌疑人通過制作病毒植入二維碼鏈接的頁面,利用受害人貪小便宜的心理,宣稱給掃描二維碼的人小福利或者廣告推廣費用,從而降低受害者的防備心理。
掃描前先判斷二維碼發布來源是否權威可信,一般來說,正規的報紙、雜志,以及知名商場的海報上提供的二維碼是安全的,但在網站上發布的不知來源的二維碼需要引起警惕。應該選用專業的掃碼工具,如360安全衛士、快拍二維碼等軟件,都加入了監測功能,掃到可疑網址時,會有安全提醒。如果通過二維碼來安裝軟件,安裝好以后,最好先用殺毒軟件掃描一遍再打開。
1.對不明鏈接或下載網址、紅包等不要點擊,對可疑軟件以及未經確認的鏈接不點擊、不下載。
2.智能手機和網銀用戶要對手機定期殺毒,各種銀行、支付寶轉賬要通過官方網站下載的APP軟件進行網銀操作,不要輕易向他人泄露銀行賬號、密碼、身份證號和交易驗證碼等相關信息。
3.如果手機、QQ、微信等收到不明鏈接,應采取“不理睬”的態度,不點擊、不查看,避免“好奇心”被利用。 (三明市反詐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