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第一實驗學校門口,托管機構人員在等待入托的孩子們。
梅列第一實驗學校開辦不到兩年,只有小學和初中各兩個年級,但學校周邊的學生托管中心近10家。“我知道僅在時代錦園就有4家,校園外還有2家比較大的,還有一些比較小的。”梅列區朵朵軒培訓托管機構負責人林海說。
近幾年,學校周邊的托管機構開了一家又一家。在小學門前,舉著牌等學生去托管成為一道風景。這些機構,有的在樓棟里租個套房,有的則租用辦公大樓。托管機構辦得風生水起,但是,托管業中卻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苦惱和擔憂。
日前,三明數十家托管業經營者與來自福州的專家和行業大佬聚在一起,共同探討如何發展托管業。
從業者希望有個歸宿
培新托管中心去年才開辦,生源來自梅列第一實驗學校。在會場,25歲的負責人劉曉霜對記者說:“我們不想‘脫管’,希望能夠辦證營業,希望有管理部門管理我們,有人輔導監管和輔導。可是,至今辦不來證。僅僅這所學校就有一百多名孩子在6家托管中心托管。”
三明星起點托管學校負責人蘇錦良,原來從事廣告業。一個多月前,他和大學同學在梅列區實驗小學邊租了一套住宅,試水托管業,目前有10名學生。蘇錦良希望,這個行業能有人引導,規范管理。從業人員應該是素質更高的人,應該有更多好的經驗和管理辦法,而不是保姆式的托管。
和劉曉霜一樣,蘇錦良想辦證,但工商、教育都辦不了,沒辦法辦證。
據記者調查,目前,大多數托管中心都處于無證經營狀態。托管這個行業涉及飲食和課業輔導,屬于服務類行業,應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但是,他們的服務對象是學生,行業分類中還沒有“學生臨時托管服務”這一類別。因此,證照難辦,處境非常尷尬。
雖然沒有證照,但是很多經營者仍希望哪個部門真正管起來,制定行業標準,建立準入機制,讓托管市場正規化,這樣托管機構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投入經營。
托管不是吃飯睡覺
座談會上,福州樹人托管機構專家、學生托管連鎖創始人吳志鵬,為三明從業者介紹了福州市托管業的一些做法。在福州,許多托管機構已經引入科學的管理模式,從規范化的臺賬,到APP手機管理軟件。但是,在三明,不少托管中心還停留在接送、吃飯、睡覺諸如此類的保姆式服務。
吳志鵬認為,托管不是吃飯睡覺。一個中心都有學生十幾人,有的更多。這里面涉及到安全問題、學生的教育問題、生理心理健康問題。“就安全來說吧,人數多的托管中心,食材需要48小時的留樣,從業人員的衛生健康保證。還有消防通道、經營場地面積,有輔導課業的,還要有師資配備。”
朵朵軒培訓托管機構較為規范,目前有5名全職老師,均有教師資格證。近50名學生,600多平方米的場所。劉曉霜說:“如果有關部門能把這個行業管理規范起來,有統一的指導,我覺得肯定是更好的。”
職能部門應該有作為
托管為何受歡迎呢?記者采訪了解到,很多家長把孩子送進托管機構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有的是留守孩,爺爺奶奶管不過來,只好把孩子送到托管機構,托管機構能怎樣管,全憑機構自己把握。
那么,誰來監管托管機構?
市教育局職成科包科長坦承,托管中心這一塊工作,早幾年就引起了市里的重視,教育局也摸過底。但是,托管是家政服務,只能在工商部門辦證。如果托管業有涉及家教,教育部門只能協管。
市工商局行政服務中心窗口負責人小張表示,《民辦教育促進法》第66條規定,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經營性的民辦培訓機構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遺憾的是“另行規定”至今未出臺。具體辦法條件都沒有明確,法無授權不可為,目前,三明兩區還沒有一家托管中心獲得登記。
記者采訪了梅列區工商局。他們認為,家政服務并沒有托管學生這一塊內容。
福州樹人托管教育機構一位老師表示,他們用了16年的時間,才成長起來,總結了一套方法和經驗。三明許多新開辦的托管機構,還處在夫妻店,家庭式經營模式,很難成長、做大做強。托管是順應需求而興起的服務項目,是新生事物,管理部門應制定行業標準,引導托管行業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托管班不僅以市場手段解決了家長的燃眉之急,也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工作崗位。因此,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托管服務內容與形式,而不是低層次的托管。”吳志鵬說。
針對托管班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市從業者也在會上呼吁,要通過制定行業標準,設立準入門檻,明確托管機構的服務內容,制定食品衛生及消防安全標準、從業人員資格等規范性行業標準。同時,打造示范樣板,引導托管行業向優質化方向發展。
據了解,福建省家庭服務業協會學生托管專業委員會去年在福州成立,已制定《福建省家庭服務業協會托管專業委員會自律公約》,建立了統一規范的托管機構行業標準,很多托管機構主動加入,推進了托管行業規范發展。
“我們盼望著政府能夠早日關注我們這個行業,讓這個行業有個非常好的歸屬,有一套成體系的規范能夠讓大家都去遵守。”林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