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一大早,王世發拿著圖紙和相機,在生態新城濕地公園里一圈又一圈地繞行。王世發是臺灣上趣智業的執行長,受三明生態工貿區管委會委托,他正在為濕地公園提升工程做努力。
“融入山水、感受自然,融入文化、感受底蘊”,濕地公園將以旅游、文化為基底,把休閑之地變成旅游勝地。
“去年5月份以來,濕地公園以其優美、自然的生態優勢,吸引了周邊近百萬人次的游客慕名而來,成為生態新城乃至三明市的一張新名片。這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我們下決心重新制定景區規劃、加強軟硬件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景區的文化內涵,著力將濕地公園打造提升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讓更多的游客愿意來、留下來。”生態工貿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朱城華說。
濕地公園提升工程總投資9800萬元,將景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由原來的1500畝擴大至6000畝,劃分成濕地景區和森林景區兩大區域,以“一道八園十六景”為規劃結構,注重自然生態,展示文化底蘊。整個工程預計5月底實現初步提升,國慶前全面完工。
在旅游方面,新的改造方案將繼續保持濕地公園自然清新式的田園風格,并在景區中依形就勢,規劃建設攬月園、游樂園、民宿園、百花園等“八園”,讓園中有景,景中有園。
在文化方面,通過景區發達的水系脈絡將整個濕地景區串聯起來,通過合理布置植物景觀,融入文化,凸顯自然生態和文化底蘊,打造“十里生態文化景觀道”,并依此設立平湖泛舟、理道溯源、幽情小島等“十六景”。其中,理道溯源一景,與八園中的“閩學園”相呼應,將在如意山上建一理道亭,在亭內立一大石碑,將儒學、理學文化相關內容和代表人物銘刻其上,讓游客在旅游中了解三明當地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