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第21號超強臺風“杜鵑”影響,9月28日上午,浙江省中南部沿海已出現8-9級大風,此后將繼續增強到10-13級。28日16時30分,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總指揮部決定于將防臺風應急響應等級提升為Ⅱ級。
據浙江省氣象臺發布臺風警報:今年第21號臺風(杜鵑)28日15時位于臺灣宜蘭縣東偏南方向約130公里的洋面上,即北緯24.1度,東經122.8度,中心氣壓93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16級,為超強臺風。預計“杜鵑”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繼續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緩慢減弱,將于28日晚上登陸臺灣東北部沿海(宜蘭到花蓮),然后穿過臺灣島,將于29日早晨到中午在福建中部沿海登陸,登陸強度為臺風級,登陸后強度快速減弱。
在臺風可能影響較大的溫州市,四套班子領導已取消休假,按照工作分工,分赴各縣(市、區)指揮防臺抗臺,加強督查指導。各縣(市、區)領導干部要到各自聯系點駐守基層,靠前指揮。
秋臺風災害不遜色夏臺風
浙江省著名臺風研究專家、臺州市氣象局調研員陳宏義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杜鵑”與此前的“蘇迪羅”(今年13號臺風,8月8日在福建莆田二次登陸)路徑非常相似,從目前來看可能降雨量會略小,但不排除個別地方短時強降雨。因“蘇迪羅”的降雨曾對浙閩山區的山體造成影響,“杜鵑”再次來襲會造成疊加效果,因此須格外注意防范山體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次生災害。
“‘杜鵑’屬于‘秋臺風’,在這類臺風的處理上各地很容易忽視,歷史上‘秋臺風’的災害一點都不遜色于‘夏臺風’。”陳宏義告訴澎湃新聞,6-8月的臺風稱為“夏臺風”,9-11月的臺風歸為“秋臺風”。從數量上看,“夏臺風”遠多于“秋臺風”,且“夏臺風”登錄后的影響時間為3~5天,而“秋臺風”多在2天左右。但秋臺風的威力卻不容小覷,“秋臺風”會伴隨冷空氣同行,會在風圈北側形成多地短時強降水,且大風、大雨的影響范圍也會較大。1951年至2010年間氣壓最低(通常臺風氣壓越低,強度越強) 的前20個臺風當中,秋臺風占據了13席、達到了65%。
陳宏義表示,解放后對浙江影響巨大的秋臺風主要有3個:2013年的臺風“菲特”、2007年的臺風“羅莎”和1962年的14號臺風(損失幾乎占浙江當年GDP的10%)。而近年來受“秋臺風”影響最嚴重的一個年份是2013年,當年由于副熱帶高壓十分強勢,南半球冷空氣也較常年同期更為活躍,臺風“天兔”、“蝴蝶”、“菲特”、“百合”相繼襲來。其中“菲特”罕見地登陸福建北部,與南下冷空氣結合,風大雨強,影響極大。而2013年的最強臺風“海燕”生成于11月2日,同樣屬于秋臺風。它以巔峰狀態登陸,給予菲律賓重創。
對國慶長假影響不大
受“杜鵑”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閩浙沿海將先后出現一次嚴重的風暴潮過程。
28日16時,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通報:受今年第21號超強臺風“杜鵑”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預計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浙江沿岸將出現40厘米到160厘米的風暴增水。今天夜間,瑞安、鰲江潮位站將出現超過當地警戒潮位8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風暴潮預警級別為紅色。29日白天,溫州、瑞安、鰲江、坎門潮位站將出現超過當地警戒潮位8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風暴潮預警級別為紅色。
臺風影響期間恰逢每年八月十八錢江最佳觀潮期,以及國慶黃金周前期。臺風“杜鵑”是否會對兩者產生影響?
目前杭州市水文部門評估臺風“杜鵑”給錢江潮帶來的影響暫時定性為“推波助瀾”,即錢江潮可能因為“杜鵑”到來而更加洶涌。杭州市水文站相關人士表示,因為臺風的路徑、方向等因素,都會影響錢江潮的時間和強度。目前判斷“杜鵑”推波助瀾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它抑制大潮涌高的可能性。28日下午15時起,有關部門已叫停錢塘江一切大型水上活動,9月29日暫停錢塘江國際沖浪節活動。同時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碼頭區域進行觀潮活動,取消已組織的觀潮活動。
對于國慶長假出游的人來說,臺風影響并不會很大。受今年“杜鵑”影響,鐵路部門已停運9月29日多趟高鐵動車,并將視臺風“杜鵑”影響程度,適時調整其他列車運行。但國慶長假期間,影響區域也僅會在10月1日下陣雨,此后天氣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