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 針對西方媒體有關中國對外轉移產能對世界經濟構成擠壓的說法,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9日予以了駁斥,稱該說法“是完全不負責任的”。
資料圖:中國商務部舉行例行發布會。中新社發 李慧思 攝
沈丹陽是在當日召開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稱,中國政府提出的產能合作是互利互惠的雙邊合作,是根據各國市場的不同需求而開展的旨在深化經濟領域和相關產業的務實合作。這種務實合作雙方都有需求,不能簡單地稱為“產能轉移”。
沈丹陽表示,在當前全球產業結構加速調整的趨勢下,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不存在所謂的“擠壓”問題。他舉例稱,當前很多跨國公司在全球布局,把研發環節放在一個地區,生產環節放在另一個地區,這是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企業行為和市場行為。這與中國當前對外產能合作是類似行為。
“特別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與有關國家和地區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過程中,中國政府歷來主張按照市場化原則,遵循國際規則,遵守國內外法律法規,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沈丹陽說。
他表示,中國政府堅持充分考慮東道國的資源稟賦、配套能力、市場條件等因素,讓有關合作項目符合當地實際需要,既不把超出當地承受能力的產能強加于對方,也不把不符合當地需求的產能留在當地。同時,中國政府也堅持增加與東道國的利益交匯點,幫助當地提升經濟和產業發展水平,讓有關合作項目更多地惠及當地民生。(記者 石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