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莆田城廂區靈川鎮太湖村內,有一條縱貫該村的排洪溝。這幾年來,溝水變黑變臭,嚴重影響了沿溝村民的正常生活,周邊從事海產養殖的養殖戶說,這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魚塘每年都會出現大面積死魚。不過,有關部門說,水質惡劣的源頭到底是什么,還要進一步取證。
排洪溝(圖左)與養殖區域相鄰,發出陣陣臭味
養殖戶:今年死魚更多一家損失數十萬
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太湖村境內的這段排洪溝長約300米,寬約20米,整條溝中的水都呈深黑色,而且散發著陣陣惡臭,站在溝旁時間一久,人就會感到呼吸困難,并產生眩暈的感覺。排洪溝的一側,就是幾個巨大的海產養殖區域。
“這幾年,魚塘里年年都會有大量死魚,今年尤其嚴重。”太湖村養殖戶陳某華告訴記者,他在排洪溝旁承包了500畝海灘從事魚、蝦養殖,是該村最大的養殖戶之一。本來7月份是一個收成的季節,可今年他的魚塘里,已經沒有幾條活魚,蝦類更是看不見任何蹤影了。這幾年,他的魚塘每年都會出現大面積死魚的情況,他已經損失了至少數十萬元。
另一位在附近從事網箱養殖的養殖戶黃某榮也表示,他去年因水質污染,損失了近700擔的魚,今年已經不敢進行大規模養殖了,但這幾天仍不時有死魚出現。
環保局:工業園區污水有經過處理
由于太湖村與靈川鎮上的太湖工業園區相鄰,許多養殖戶都懷疑排洪溝內的污水來自該工業園區。昨日,城廂區環保局的工作人員與記者一同在該段排洪溝進行了走訪,并沒有發現工業污染源。
負責靈川和東海環境監察的該局環境監察中隊陳隊長告訴記者,在接到太湖養殖戶關于魚類大量死亡的報告后,他們在兩周前就對這一帶進行了調查和走訪。在走訪過程中,并沒有發現工業污染源。目前,太湖工業園區產生的工業污水,都是由工廠經過處理后,集中收集到一處污水處理站,經該污水處理站進行再次處理后,直接通過地下管道送往秀嶼的污水處理廠。在檢查中,沒有發現有園區的污水流入地表河道的情況。
陳隊長說,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調查,并根據水質的狀況,他們懷疑讓排洪溝變臟變臭的極可能不是工業污水,而是畜禽養殖業排放的污水。對此,他們還需進一步取證。
陳隊長介紹說,太湖村內的這條排洪溝,全長十幾公里,是溝的最末端,其上游在秀嶼區境內,并流經荔城區,橫跨了三個行政區。目前城廂區環保局已準備向莆田市環保局提交報告,建議由市級環保部門牽頭,對整個排洪溝流域進行治理。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真正的污染源,徹底解決排洪溝臟臭的問題。(海都記者 蔡學偉/文 馬俊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