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7000多公里,寒冷的冬季橫穿美國,潘建輝被稱為“瘋狂的中國男人”—— 獨自騎行橫穿美國
圖為潘建輝在美國騎行途中。
圖為潘建輝與美國友人合影。
充滿活力,結實矯健,年輕陽光,是莆田學院體育學院大四學生潘建輝給人的第一印象。
這個渾身散發著青春氣息的小伙子前不久剛結束漫長的獨自騎行橫穿美國歷程。從2016年10月到2017年1月,82天時間,從紐約到洛杉磯,7000多公里路程,而且是在溫度常常為零下十幾度寒冷的冬季,難怪有老美稱他為“瘋狂的中國男人”!
■ 神奇般獲得美國簽證
說起潘建輝騎行美國,不得不說說他的老師,莆田學院體育學院的吳國陽。2006年,熱愛戶外運動的吳國陽曾經騎行美國。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吳國陽常常分享這一人生經歷,為的是激勵學生熱愛運動,多到各地,感受、了解更廣闊的世界。“那時候我就想,也要親自體驗一下騎行橫穿美國。”三年前,在聽過吳國陽的故事后,潘建輝就在心中許下愿望。
2016年,潘建輝讀大四,有幾個月的實習期。對于體育學院的學生來說,在路上,在戶外,或許是最好的實習。潘建輝決定利用這一段時間騎行橫穿美國。
現在有不少人騎行橫穿美國,但大多數在夏季,寒冷的冬季,常常是風雨雪冰交加,戶外騎行,會遇到更多的危險和挑戰。“但是馬上畢業了,我只有這個時間段有空。”潘建輝對自己的體能還是很有自信。“曾經與朋友騎行18天到西藏拉薩,8個人中只有我和另外一個朋友堅持下來。”
騎行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擺在眼前的第一道關就是如何獲得美國的簽證。眾所周知,拿到美國簽證并不容易。“我就是一名學生,什么也沒有,我申請的是三個月時間,剛開始美國簽證官是拒絕的,我提到我的老師,說也要向我的老師一樣到美國騎行。”或許是潘建輝的真誠熱切和吳國陽的騎行經歷打動了簽證官,潘建輝竟然神奇般地拿到了美國簽證。
■ 最美的是過程
“最美的是過程,我珍惜了,享受了。”回顧騎行美國,潘建輝如是說。
邊騎行邊欣賞美景,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
天空、大地、落日、公路、森林、小鎮、村莊……美國的人文地理環境對于潘建輝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一切都那么美,那么讓人著迷。有一天,天氣格外好,在公園里騎車非常享受。“能感覺自己是活生生的,而這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深有體會;感覺就像拍電影似的,自己就在其中。美妙幸福的感覺。”
有一天,潘建輝在森林中騎行十幾公里。“太美了,林中無人,時不時就有小鹿在面前走過。”
美景之外,冬季騎行危險當然也無處不在。天氣惡劣,路況差,一路上,摔倒、爆胎、凍麻……但潘建輝把這都當成了磨煉,當成了體驗。
騎行途中,最恐懼的時刻是什么?“有次夜晚在林中露宿,看見邊上標識牌寫著小心熊”。潘建輝笑著對記者說,“我最怕大型野生動物。”直面恐懼,打敗恐懼。當騎行結束,回首,都是美好。
潘建輝的單車后面,一直插著小紅旗,標明自己是中國人。
談起騎行,潘建輝說得更多的是一路收獲的感動。
大多數時候,為了省錢,潘建輝都是一個人找公園或者其他合適的地方搭帳篷入睡。
橫美騎行第七天,到達西弗吉尼亞。消防局的人同意讓我在他們門前扎營,他們正好在開家庭派對,于是我就有口福了,給我送來這么多好吃的。
騎行第九天,潘建輝認識了熱愛體育的吉姆和比爾,聊了很久。“他們非常熱情地招待我,讓在森林里待了好幾天的我洗了個熱水澡,然后睡了我長這么大最軟的床。”
有一次,在一個哈里肯的小鎮,潘建輝與一個叫亞倫的美國人聊了起來,當得知他要露宿公園時,亞倫執意請他去酒店入住,好好睡一覺。
“我覺得自己太幸運了,騎行路上,遇到了很多淳樸、熱情的美國人,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潘建輝說,善良的人內心是相通的,即使我們語言有障礙。
■ 一切都沒有結束,只是開始
2017年1月14日,潘建輝抵達洛杉磯,騎行橫穿美國結束。
當幾年前的愿望終于完美實現。沒有興奮,沒有激動。“我想過很多種到達目的地的感覺,沒想到卻是如此的平靜。回味一路的經歷,我想可能我知道最美的是在過程。”
出發時,沒有美國朋友。騎行結束,認識了很多朋友。
“感謝這一切發生在我身上!”
洛杉磯不是終點。“一切都沒有結束,只是開始。”潘建輝說,“我看不見我的未來,但充滿了希望。”
今年,潘建輝即將畢業。未來,值得期待。(記者 卓晉萍 本文圖片由潘建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