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道程序變成2道!“現在,‘海峽號’航次申領補助款簡單多了,大大降低了時間成本。”近日,福建海峽高速客滾航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原來最多需要61個工作日,從申請到資金撥付,要跑多個部門,蓋很多公章,如今只需由平潭綜合實驗區財政金融局下達資金至相關單位,再由其按時撥付。
這,得益于平潭綜合區推行的“三減二化一提升”(減前置、減環節、減時間,模塊化、標準化,提升政府機關效能)。
去年10月,“三減二化一提升”在全區鋪開,所有區直部門單位從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制度建設入手,制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改進措施,全面“瘦身”本部門的行政審批前置、環節和時間。改革動真格,區直部門要對精簡后的事項系統梳理匯總,形成目錄清單在政府網站、媒體上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由此,區直各部門對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進行精簡優化和流程再造,實現前置更少、環節更優、時間更短,16個區直部門共精簡839個事項。如臺灣工作部、教育局和旅游發展局,對本部門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面進行精簡,精簡面達100%;區交通與建設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社會事業局精簡事項數量分別達212項、188項和114項。
“減”的是前置、環節、時間,“加”的則是模塊、標準。
“一斤白菜是3元還是5元?在農貿市場,全靠賣菜阿姨一張嘴。”平潭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卓華彬說,要實現“市場”制度的統一,就要像超市一樣有統一的定價標準,這靠的就是行政制度標準化、模塊化,“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繼而把復雜系統分解為更好的可管理模塊的方式”。
以區環境與國土局為例,該局在用地報批機制、文本格式化等方面形成統一標準,打造出模塊化審批模式,充分釋放市場活力。“打破‘熟人經濟圈’,利用規則解決問題,‘三減二化’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有力促進項目落地。”局長孫樹群說。
“三減二化一提升”,標志著平潭在通往“審批手續最簡、辦事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佳、投資環境最優”的路上又跨出堅實一步。“當前,全區正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我們將對標國際,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打造與國際接軌的體制機制。”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張兆民說。
?。ㄓ浾?王鳳山 通訊員 林霞 楊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