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的沙質土壤讓農作物的種類也變得極為有限,但通過科技研發,如今,平潭的土地里不再局限于地瓜、花生、橙子等常見農產品,還多了從臺灣引進的紅肉火龍果。
專家對抽樣火龍果鑒定驗收
昨日,記者在流水鎮大埕村的一處農田里看到了已經成熟的火龍果。150多畝的田地里種植的都是引進自臺灣的紅肉火龍果,它們攀附在一墩墩的水泥柱上,長勢喜人,每墩大約分布4顆左右的火龍果。記者現場打開了一個新采摘的火龍果,不僅果肉色澤飽滿而鮮紅,味道也十分清甜。
記者了解到,這批臺灣紅肉火龍果是由福建省文德堡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于2013年引進種植,他們所申報的臺灣紅肉火龍果產期調節與綜合加工技術研究為省級區域重大項目,除了我區農業局的專家外,還有省科技廳委派的4位專家共同為此進行專項驗收。
“我們的項目通過研究出符合平潭生態氣候條件的紅肉火龍果產期調節技術,延長了紅肉火龍果的盛產期和上市時間,一年可采摘3到4次。”福建省文德堡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翁祖仁說,我們不僅可以增加紅肉火龍果的種植受益,還可以讓消費者在非生產季節品嘗到新鮮且高質量的紅肉火龍果。并研制出紅肉火龍果果汁飲料、蛋糕、月餅等產品和優良紅肉火龍果干花制作工藝。同時,項目還建立臺灣紅肉火龍果核心示范基地320畝,輻射推廣3300畝。并舉辦火龍果栽培技術培訓班2期,共培訓和帶動農戶238人次。(記者 翁愷悅/文 念望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