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雄
曾華曦
蘇非凡
莊惠勇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有人說,一座城市的“體溫”,要看這座城市里最需要幫扶的那些人生活得怎樣。
或許,這些人的家如此簡陋,即便門窗緊閉,也阻擋不了寒風;或許,他們的三餐沒有著落,剛餓過這一頓,就得為下一頓發愁;或許,他們的衣櫥里,連一件過冬的衣服都沒有……
是的,我們的心里應該多想想他們,他們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
今年9月以來,本報推出“草根慈善”系列報道,來自各行各業的志愿者,一次次為這個社會注入感動。孤寡老人的屋中,有他們的身影;殘疾兒童、孤兒的身邊,有他們相伴;弱勢群體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無償付出愛心幫他們渡過難關。
他們不求回報、不求名利,只是想讓這座城市更溫暖一點。
而我們,作為大家身邊的一張都市報,也慶幸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大家一起溫暖著這座城市。創刊14年來,我們一直傾力于愛心報道,每年年末的“暖冬行動”,為厝邊們所津津樂道;開學前夕的助學活動,幫助一撥又一撥學子完成學業……還有“李秋萍”、“周志偉”們,在他們與病魔的斗爭中,我們一路相伴。
今起,我們聯合泉州義工俱樂部,推出“海都陽光行動”。這支1700多人的隊伍,將成為行動的強大后盾。“為了讓這座城市溫暖一點點。”正如泉州義工俱樂部的“黑哥”所說,海都陽光行動是希望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希望通過共同的努力,幫助更多人渡過難關。
還有你,千千萬萬的你們,如果你也想讓這座城市多一點溫暖,就加入我們的行動吧。
【首站出發】組建水電維修隊 小事卻是重要的事
“海都陽光行動”的首次活動,將組織訓練有素的義工走進社區,探訪孤寡老人等困難人群,為他們檢修水電隱患,并解決其他困難。
這個想法,萌發于義工們一次次走訪的切身感受。“很難想象,屋里的電線能那樣交錯,廁所里的燈泡連電線接口都沒包好,裸露著。萬一下雨天漏雨、漏電,后果不堪設想!”還有的獨居老人家里,水龍頭滴滴答答地漏水,不會修,只能看著心疼。在我們眼中,這些事情再小不過,可對獨居老人或貧窮的家庭,多一分開銷都是大事。
就這樣,有了本次義工進社區,上門義務檢修水電的行動——小事,卻也是重要的事。
上門服務的5個師傅,都是泉州義工俱樂部的成員。以后,他們將成立4個小組,陸續培訓其他義工,壯大水電維修組。他們還敲破了俱樂部的“存錢罐”,把大家一塊、兩塊存了好久的400多塊錢拿出來,買了第一套工具。
“4個小組,一套工具,根本不夠!”雖說想法不錯,可是,做好事需要燈泡、水管、電線等,這些從哪來?還是個問題。
首站水門社區 歡迎您一起行動
本周末,泉州義工俱樂部的水電師傅們,將首先走進海濱街道水門社區。本報記者也將和義工一起,先行探訪,看看社區的困難人群有哪些需要。
如果您家庭困難,為家中的水電問題感到困擾,想尋求義工的幫忙,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您也可以為身邊的困難厝邊報名。
活動將持續開展,水門社區只是第一站,如果您所在的社區有不少需要幫助的對象,也歡迎與本報聯系。
如果您在看到報道后,想親自參與到海都“陽光行動”中,或者想為困難厝邊出一點力,也請您聯系我們。
本期活動最缺的,是水電維修工具,比如扳手、螺絲刀、測電筆等,還有燈泡、燈管、水管、電線等,期待您援手,謝謝!
【陽光義工】“黑哥”林世雄:只想雪中送炭,不想錦上添花
林世雄,泉州義工俱樂部創始人,初中畢業的他是一名電焊工,臉曬得黑黑的,手常年干活粗粗的,得名“黑哥”。他說,做義工4年多,一步步走過來,1700多名同仁,都很想做點事。
常有成員“抱怨”活動少,參加的機會不多。但“黑哥”不想做錦上添花的事。有一次,他去福利院,那里一個老人告訴他:一天去了四五撥志愿者,老人被梳頭四五次,頭發掉了一地。
“黑哥”說,成立水電組,是雪中送炭的事,能實實在在幫助弱勢群體,成員們高興,他也高興,希望設想能夠實現。
曾華曦:當過10多年水電工,這回義務重操舊業
個子高高的曾華曦30多歲,成員們都開玩笑地叫他“曾總”,他是做印刷生意的。大家沒想到,水電組一成立,他就報名,還是“有證上崗”。原來,以前他在廈門讀技校,學的就是電機專業,還在泉州做過10多年修理工。雖然現在改行了,但能當義工重操舊業,他很高興,希望水電組能盡快啟動。
蘇非凡:愛笑的大哥,就想做平凡而實在的事
30多歲的蘇非凡,胖胖的,經常從晉江開車過來參加活動。“黑哥”說,蘇非凡在網吧工作,有時候通宵上班,第二天一早就過來,給大家當司機,看著挺悲催的。不過,蘇非凡不這么想,參加義工活動總是樂呵呵的。今年7月加入義工俱樂部,他就是想實實在在做些事。為孤寡老人、貧困家庭當一名水電修理工,正是他想做的。
莊惠勇:沉默的電焊工,做事井井有條
29歲的莊惠勇不愛說話,總是埋頭默默做事。俱樂部的成員資料、網站更新、服裝等,不需要別人說,他都一一打理得井井有條。
他是名電焊工,成立水電組時,默默報名。能發揮特長,是他再樂意不過的事情。(本網記者 李秋云 楊梅香 呂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