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艱辛,但孩子們挺過來了
孩子們參觀閩臺緣
海都騎行隊隊員,與小天使女妮合影
閩南網8月20日訊 他只有8歲,個子只比單車坐墊稍高,一到上坡路時,就得站著騎,護送的騎行愛好者們,已經揮汗如雨,他卻一臉平靜,一直騎在隊伍的前列……
他叫阿盛,是23名臺灣“單車天使”中,年紀最小的。30多天來,他們從北京一路南下,每天騎行至少100公里,經停28個大小城市,昨日抵達泉州。
泉州也是本次“臺灣青少年海峽兩岸和諧之旅”的倒數第二站,今天,“單車天使”們將抵達終點廈門,結束3200公里的單車之旅。
騎行愛好者跟不上小朋友
“徹底被擊垮,不得不佩服這些小朋友!”一名騎行愛好者說,平時他平均騎行車速在20公里/小時,這一路護送下來,發現小朋友們平均車速達到30公里/小時,他都跟不上。
原來,來自泉州歡樂車友會、泉港自行車俱樂部和惠安人志愿者服務隊,約80名騎行愛好者,大清早7點,就趕到泉州莆田交界處迎接“單車天使”們。本報海都騎行隊的9名隊員,更是前天下午,就從泉州市區騎行50公里趕到泉港,一大早也加入了迎接的隊伍中。
佩服小朋友們的,不止泉州本地的騎行愛好者,由浙江大學和蘇州大學等16名大學生志愿者,組成的全程騎行護行隊中,浙大大二男生江思源就說,“一開始我也有點不服氣,小孩們的大腿,還沒我胳膊粗,真懷疑是否能堅持得了”。
“可沒想到,盡管我騎車一兩年了,但一個星期下來,就感覺要跟上小朋友們,都有點吃力,而小朋友們卻一路保持領騎,從未叫苦叫累。”
“或許他們并不需要過多幫助,只需要我們陪著騎就好。”江思源說,累了,小孩們頂多大口喘氣,可腳還在踩車,一點都不減速,除非有摔倒或中暑等意外,才會上隨隊汽車。
有烈日有臺風孩子們挺過來了
“圓夢·挑戰·不放棄”,是本次活動主題,在領隊的臺灣云林信義育幼院院長吳文輝看來,也是對23名小朋友的最高贊揚。
吳文輝介紹,這次從臺灣過來共42人,包括23名育幼院小朋友和19名老師和志工。這些小朋友都因不幸家庭而進入育幼院(福利院),年齡最大17歲,阿盛和女童女妮均8歲,為年紀最小的。7月17日從北京鳥巢出發,行經28個大大小小城市,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杭州、溫州、福州等,歷經4個省、3個直轄市。
一路下來,途中雖然有烈日,也遭遇“蘇拉”和“海葵”等臺風,但有當地政府及同胞熱心幫助,沿途都很順利。吳文輝說,好在小朋友都經過特殊訓練,從5年前就開始單車試練,已完成了5次環臺灣島騎行,不過環島騎行只要一周時間,而這次騎行卻長達40天,算騎行“馬拉松”了,對小朋友們來說,已是很大的挑戰。
活動發起人楊民忠也表示,去年年底,院長曾向他提到,想帶孩子們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最想看的是北京奧運的鳥巢和長城,看看大陸的風景和人。為了更有意義,孩子們選擇了最擅長也是最考驗的單車騎行。
“到泉州,就跟到家一樣”
“回家了!”昨天上午11點半左右,“單車天使”騎行隊伍進入泉州市區,今年50歲的領隊吳文輝,像個小孩一樣手舞足蹈。
原來,祖籍漳州的吳文輝,一聽到熟悉的閩南話、閩南建筑、閩南小吃,就讓他有回家的感覺。
“近鄉情不怯,近鄉情更濃。”吳文輝說,最后一站進入祖籍地福建后,主題是鄉情,小朋友們對祖籍地的概念并不清晰,但是一到福建了,知道離家鄉最近,小朋友都興奮了許多。
昨天下午3點多,“單車天使”們還參觀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在午休了兩小時后,小朋友們臉上明顯多了輕松和歡笑,相互嬉戲來回打鬧。
“沒想到在微博上這么火!”在微博上搜索“臺灣單車”,有近2萬條,從活動一開始,沿線城市的媒體均有跟蹤報道,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臺灣前立法委員沈智慧女士也一路隨行。
她說,這是兩岸民間愛心大串聯,讓小朋友親身感受了兩岸一家親和血濃于水,“我們這一代已對大陸有了較多了解,兩岸下一代更要有交流”。(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建輝 田米 呂波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