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雨后初晴,泉港石化園區內,東港3萬噸碼頭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忙著加快施工進度。對于項目負責人來說,恨不得每天的時間都變長點,能多做點事。
今年以來,一場以“提升”為核心,以“大規模城市建設、大范圍城市更新、大力度城市環境整治”為主線的“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正在開啟泉州巨變之門。
去年6月份,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開展工作檢查,省委書記孫春蘭對泉州的發展特色和經濟活力予以肯定,對泉州發展寄予殷切期望。孫春蘭指出,泉州市委市政府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的意識十分強烈,要大力調結構、上項目,努力推進由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邁進。
一年來,泉州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數據來說話:新的項目成績單顯示,泉州新增長區域和城市建設戰役的年度計劃投資額居全省首位。總投資8292億元的2143個項目,在數量和金額上均創新高。
上百億投資注入石化產業
下個月,我省首個合成橡膠項目——福橡合成橡膠項目,就將投料試產。作為我省首個合成橡膠項目,福橡項目總投資約12.4億元,年產10萬噸丁苯橡膠和5萬噸順丁橡膠,將為我省紡織、制鞋、輪胎等產業提供優質原料,全面投產后年產值可達30億元以上。
石化,沖刺“千億”。在去年石化產值達616億元基礎上,泉港全力推進聯合石化“脫瓶頸”項目,并確定總投資154億元的19個中下游項目與之對接,預計年產值265億元、年利稅40億元,爭創石化產業基地龍頭集聚和規模優勢。
“一灣三區”造就新增長區域版圖
泉港石化產業基地的發展,不過是泉州去年重大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角落。去年7月底,泉州拉開了實施“五大戰役”的序幕。僅去年一年,泉州市“五大戰役”計劃實施項目就達1838個,總投資4535.3億元。
抱著搶抓機遇的決心,泉州市“抓龍頭、助鏈條”,著力抓好中化煉油、聯合石化“脫瓶頸”、福建煉化二期等石化上游項目,以及石獅PTA二期、福橡合成橡膠、百宏化纖等下游項目建設。
而隨著去年臺商投資區正式掛牌成立,這片熱土先后吸引了海峽軌道客車修造、玖龍紙業、南方路基、臺灣晉億物流、臺灣天崗精密機械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
“一灣三區”新增長區域發展,更是去年泉州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在泉州新增長區域版圖上,位于核心地帶的環泉州灣中心增長區和其向東北、西南、西北輻射的北翼增長區、南翼增長區、安永德增長區共同組成了“一灣三區”。其中,環泉州灣中心增長區內,東海、城東、北峰、江南組團和晉江濱江總部經濟區、泉州臺商投資區、泉州軟件園、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八大片區建設正快馬加鞭,敲定了今后每年投入的建設資金要達70億元以上。
未來5年力爭GDP達7000億元
前不久《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獲批后,泉州市領導意識到,泉州“加快從經濟大市邁向經濟強市”,有很好的機遇和條件,同時也要力爭在全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大局中,擔當更大責任。
泉州提出了宏大的目標:未來5年,要力爭GDP達7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各縣市區也拿出超常規工作舉措,奮力推動發展。1—4月,晉江、南安、鯉城、泉港的財政總收入增幅均超過40%。(本網記者 陳麗娟 田米 謝向明 通訊員 肖咸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