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然而,食品監管卻一直是個大難題。浦城縣食品產業規?;?、集約化程度不高,“多、小、散、亂、差”的問題比較突出。如何突破難點、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2014年以來,浦城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推出系列措施,建立相關機制,使食品監管實現常態化,構筑起一道“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防火墻”。
練好內功,鍛煉隊伍
4日,在縣蔬菜批發市場,經理陸金明正在對蔬菜是否含有二氧化硫、甲醛等農藥殘留物進行檢測,他一邊工作一邊對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講解技術要領。這是浦城縣食藥監局開展干部業務培訓的一個畫面。
去年3月中旬,浦城縣完成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劃轉,縣食藥監局擔負起原質監、工商等部門承擔的食品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的監管工作。為讓劃轉來的工作人員盡快熟悉相關業務,勝任監管工作,該局通過舉辦集中授課,派遣人員到食品生產、銷售領域實踐等方式,使工作人員夯實了理論基礎,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
重心下沉,加強整改
去年8月5日,有群眾向仙陽監管所反映,有人用不合格生豬加工烤乳豬肉。經查,確有其事。針對仙陽鎮加工烤乳豬肉攤點較多的情況,仙陽監管所與檢疫部門加強配合,組織轄區內豬肉加工戶成立行業小組,簽訂承諾書,杜絕未檢疫生豬上市,規范豬肉加工行為,提高衛生質量標準,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引導和督促加工點進行整改。
在食品安全的攻堅戰中,為了確保監管實現“縱向到底”,該局在萬安、蓮塘、臨江、仙陽、九牧、石陂、永興等鄉鎮建立了7個基層所,每個所負責周邊2至3個鄉鎮的食品安全監管任務。去年7月底至8月初,基層所組織人員,加大巡查力度、密度,對各自轄區內的食品生產企業進行抽檢,對出現問題的企業實施處罰。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對45家食品生產企業,46個品種食品的檢測工作,對一家使用過期原料加工食品的企業責令停產、立案查處。
分類監管,填平“真空地帶”
食品安全監管為何難?因為存在“真空地帶”。
“加工金桔桂花、酸棗糕等的小作坊不在南平市小作坊目錄之列,難以約束。它們多以經營本地傳統美食為主,是相關群眾生活的經濟來源,不能簡單地取締了之。”浦城縣食藥監局局長吳建華說。
去年以來,該局把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治理作為工作重點,通過摸底排查,開展分類整治。生產傳統低風險食品的企業,如具備條件,則督促其依法申辦生產加工條件核準,如暫不滿足條件,限期整改、限期申證。對生產高風險和非傳統食品的未取證小作坊,按照無生產許可證予以查處;對生產加工條件惡劣、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黑窩點”,堅決予以取締。
無縫對接,編織安全網
去年5月13日凌晨4點,浦城縣食藥監局與公安部門對城關12家水發魷魚加工點進行突擊檢查,發現一批水發魷魚存在食用安全隱患。目前,公安部門對4家涉嫌違法當事人進行刑事立案。
專項整治行動與日常監管工作的無縫對接,實現了職能上的良性互補、合力上的集成效應。去年以來,在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管的基礎上,該局與工商、公安、衛生及行業協會等聯合開展了“打兩非治源頭”食品安全專項行動、農村食品專項檢查、校園及周邊食品市場專項檢查、乳制品專項整治、醫療器械“五整治”、肉制品專項檢查以及食品安全隱患排查等多個專項整治活動,確保了食品藥品市場秩序安全穩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三明泰寧影視研學基地迎來首批研學學子2025-05-0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