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德東僑開發區疏港路南側,一片面積達9.2萬平方米的巨型廠房已傲然挺立——這里是寧德新能源電連接組件生產建設項目的核心戰場,主體工程告竣,室內二次裝修正如火如荼進行。
“項目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生產經理邵鋒抹了把額頭的汗珠,指著已封頂的龐大車間說,“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讓規劃的61條新能源動力電池、電動汽車配套電連接組件生產線,盡可能早一天轉起來。”這個總投資6.6億元的“引擎級”項目,預計明年初全面投產。屆時,它不僅可以強力輸出19.1億元的年產值,更能帶來1300個就業崗位,為寧德經濟注入澎湃動能。
這是寧德市以“新”提“質”,全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寫照。今年上半年,寧德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增速高居全省首位;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0.2%,增幅領跑全省。
新興產業向“新”而行
7月9日,福建青拓特鋼基地內,一個全球首創的工藝宣告工業化應用取得成功——首張采用“三熱一體”工藝的全流程不銹鋼中厚板正式下線。該項目核心創新在于整合“熱軋—熱裝—熱退”三聯一體化生產工藝,并集成先進的在線精整與表面處理技術。
福建青拓特鋼不銹鋼中厚板項目負責人楊大文介紹,承擔重任的是國內首套3500mm不銹鋼爐卷軋機——這位“超級工匠”擁有高達90000kN的軋制力和8.0m/s的軋制速度,為高端不銹鋼板材的生產提供了堅實的裝備基石。
不只鋼鐵,深藍大海同樣澎湃著“寧德芯”。在青島港,全國首艘氫電拖輪正劈波斬浪,它裝載著寧德時代量身定制的船用動力解決方案。這艘龐然大物,不僅是國內氫電拖輪的“開山之作”,更一舉摘得全國馬力最大、鋰電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輪桂冠。
作為寧德乃至全球動力電池領域的巨擘,寧德時代正圍繞鋰離子動力電池,開啟一場“性能全能”的新競逐。如何破解電池的“偏科”難題,實現“既快又遠”?寧德時代的答案深藏于微觀結構的革新之中。“通過對材料體系、電池結構和制造工藝的深度創新,諸如神行PLUS電池這樣的產品橫空出世,將長續航和超快充完美融合,精準解決消費者的里程焦慮與充電痛點。”寧德時代乘用車產品工程師朱工說。
憑借著在電池安全、性能和極限制造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絕對領先優勢,寧德時代繼續穩坐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頭把交椅。上半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車量高達128.6GWh,國內市場份額占比達到43.05%。
一個“龍頭”舞動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傳奇,正在閩東大地生動上演。寧德始終牢記“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的殷殷囑托,精心培育壯大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如今,這方熱土已成功吸引20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鏈成勢、協同創新,崛起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和不銹鋼生產及深加工基地。
傳統產業以“新”提質
在位于福安鐵湖工業園區的福建銓一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一臺臺高壓發電機正裝車銷往海外。“作為銓一去年研發的拳頭產品,該設備突破了國產高壓發電機的技術瓶頸,解決了遠距離輸電損耗的行業難題。”企業采購部經理鄭向東介紹,高壓發電機為油田、礦山、算力中心等場景提供高效動力,與傳統低壓發電機相比,將用銅量、電纜量減少70%以上,是全省首家研發高壓發電機的民企。
置身公司展廳,細看產品更新迭代和所獲榮譽,創新這條主線貫穿其間:生產QYI、QYH、QYK等系列無刷交流同步發電機實現5千瓦到3200千瓦全覆蓋,產品獲歐美CE認證;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榮譽攬入懷中,手握8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在福建一華電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見到了“安靜”的發電機。“這款發電機組靜音分貝僅60db,約等于我們聊天說話時的噪聲值。”一華電機副總經理趙睿介紹。
專注發電機和發電機組生產,一華電機憑借創新產品,開拓東歐、東南亞、中亞等新興市場,企業90%的產品銷往國外。
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的福安電機電器產業,可謂名副其實的傳統產業。近年來,當地涌現出不少像銓一、一華這樣的企業,他們以創新贏市場、拓賽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福安電機電器產業累計完成產值84.9億元,同比增長13.7%。(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陳雅芳)